第六百八十章 刺激經濟與要回鐵路權?
說著,阿列克謝還是不由得嘆道:“明軍真是可恨!你說他們怎么會這樣做,竟會管百姓的死活?他們真是來救民的,而不僅僅是吞并我羅剎國?”
……
“軍事進攻不必太著急,先建立起穩定的后方,所有羅剎百姓先令其換漢服,再領救濟糧,接著用以工代賑的方式,發動他們鋪路架橋,乃至筑造城堡要塞,以路為網,以城堡為點,分割各地,而阻止羅剎散兵游勇襲擾,也便于后面大軍朝其都城進軍時,可以方便進行沿途補給,最后就是開礦復耕,引國內商人來。”
“不過,減稅命令先發出去,以示大明圣皇恩德,告訴所有羅剎百姓,羅剎國偽君王阿列克謝即位以來所加稅賦,一律減免一半,但若能言漢文者,可全部免除增加稅賦,只收基本稅賦!”
朱慈灼在喀山城下達了最新政令。
而他這政令一傳出不久,就有許多羅剎百姓主動選擇了漢化。
甚至有不少百姓主動起義配合大明的戰爭。
只是這種方式比較耗糧食,另外就是耗布匹。
但現在大明就不差這些物資。
甚至因為農業技術改進,再加上小冰河氣候的影響開始減少,另外就是高產農作物的推廣,以及肥料的廣泛使用,再加上,在印度和南亞奪占的耕地不少,以及免農賦和徭役刺激了農民生產積極性,所以使得大明現在農業產量大幅度提高,進而導致農產品價格嚴重低迷,甚至進而刺激了酒業的興盛。
但釀酒依舊解決不了農產品價格的下降。
如今作為軍糧調來羅剎國收買人心,也算是對農業經濟的一種刺激。
布匹更不用說。
大明的紡織業本來就非常發達,產品過剩情況比農產品更加嚴重。
再加上,國內百姓富裕程度提高,低端紡織品在國內嚴重滯銷,如今能通過官府采買,用來收買人心,對于紡織業這種輕工業經濟也是一種刺激。
要知道,江南大部分人就靠著紡織業生活呢。
如果朝廷再不把紡織品的市場進一步打開,江南的失業情況就會演變成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