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士子痛哭,變法失敗了!
“雖說不能要求大家都是一個模子的人,都是一樣的性格,都是一樣的理想,都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要安邦定國,都要為他人奉獻,但是,作為華夏的一份子,其行為其理念必須符合憲綱所規定的大原則!”
“憲綱既然已確定以天下生產者利益最大化為執政之理念!那就要在用權時,去切實踐行這一點,分工可以有所不同,可以勞力,也可以勞心,但無論是哪種勞動,都得有所勞動,有所產!”
“哪怕是不耕作不務工不行醫不教書之自由文人這些,也得要有所生產,才算為憲綱所容納的人,想辦法逼他們去創作,別整天只知道袖手談心性談國事,要多寫些詩詞話本什么的,也算是一種貢獻,我大明要文化繁盛,要詩比唐、詞比宋,興起的話本要成為一個時代的文化標桿!”
朱由校諭示道。
“臣等謹記!”
溫體仁等輔臣立即回了一句。
接下來。
大明正式下達了預備立憲的詔書,且公布了預備立憲的諸項條款。
例如,將怎么進一步促進國民教育,進一步引導國民知道憲政,以及將會在地方和中央如何設立憲政機構等等。
咨議院擬出的憲綱條款也陸續公布了出來。
如此,大明也算是在政治上走出了新的一步。
這一步,按照原來的歷史,是要等到兩百多年后的二十世紀初才開始出現的。
且還是因為洋槍洋炮逼得當時的清政府這樣做。
而如今,大明這樣做倒不是被外部所逼,而是內部工業革命出現,大量工人階級和商人階級出現后,導致的變化。
不過,受大明自己特殊的國情影響,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且文化上的延續性又特別強大的大國,注定了所體現的憲政思想非是商人階級想要的那種自由化的憲政思想,反而是為保證國家統一、社會穩定以及大量自耕農和工人不被過度剝削而實行的另一種大朝廷模式的憲政思想。
所以,耿于垣即便全程參與了咨議院初步立憲的過程,且親眼看見了大明開始立憲,但他的心情反而因此更加失落。
隨著三個月的休沐期將近,大部分百姓都已經陸續離京還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