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無奈的閣老
關于這件事,已經發出了三道詔旨,讓翟鑾復職內閣大學士、起用毛伯溫加兵部尚書總督宣大、將秦德威革職。
關于翟鑾和毛伯溫這兩道詔旨還好,都是京城本地的,尚能收回。
但將秦德威革職的詔旨,已經六百里加急發走了......
算算時間,現在估計已經居庸關了,而且還在快速向前傳遞,追是怎么也追不回來了。
嘉靖皇帝也只能再下旨道:“再擬旨!秦德威官復原職!速速再發至大同!”
大同那地方都是驕兵悍將,只在嘉靖朝就已經鬧過兩次兵變了。
如果那些剛出征大捷歸來,正極度渴望封賞的官兵,猛然看到主帥被革職拿問,鬼知道會發生什么!
只希望在前后兩道詔旨之間的時間差里,千萬不要出大亂子。
然后嘉靖皇帝又轉向禮部尚書張潮,問道:“秦德威如此大功,朝廷應當如何封賞?
而且這樣近百年來未有之大捷,理該大臣趕赴大同勞軍并發賞,又該派何人去?”
聽到這里,張潮總算明白,嘉靖皇帝為什么召自己一起過來了。
對秦德威的封賞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個很高難度的事情。
主要是這樣大捷沒有先例,同時秦德威自身歲數又不大,地位還特別高,賞賜的難度是地獄級的。
讓張老師來提意見,無論賞賜是什么樣,秦德威作為門生也不能非議。
而且皇帝問張潮應該派誰勞軍,那很明顯就是希望張潮去了。
天知道遠在大同的秦德威有多大怨氣,要知道,秦德威已經連“天日昭昭”都寫出來了。
朝廷派別人去勞軍,弄不好就成為秦德威撒氣對象了。所以讓張老師去,最有可能穩住秦德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