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咬人的狗不叫
所有人都無話可說,他們的話術準備還沒有王廷相充分,連王廷相都沒辯過翟鑾,別人更不行。
不知不覺間,真水貨大學士翟鑾仿佛接替了禮部尚書張潮,開始主持給秦德威議功。
只聽翟鑾對眾人道:“我擬了一個爵位名稱,請諸公靜聽!
既然是豐洲灘大捷,地點在古豐州,那就按照威寧伯、新建伯舊例,以立功之地為爵位名稱!
所以爵位可以稱為豐州伯,封號為奉天翊衛推誠宣力守正文臣豐州伯特進光祿大夫!誰反對?”
“奉天翊衛推誠宣力守正”這屬于慣例封號,只要是公侯伯都有這類封號作為爵位前綴,就是文武封號各自不同。
其實這個封號挺讓人無語的,前面“奉天翊衛推誠宣力守正”是文臣的名號,后面豐州伯又成了勛貴的名號,然后又來個特進光祿大夫,嫁接起來有點不倫不類的。
沒法子,大明對文臣封爵一直就是亂來,從高皇帝的指導意圖來看,就不想給文臣封爵。
即便如此,別人還是無話可說。直到此時,眾人才紛紛發現,原來今天準備最充分的人是翟鑾......
這世上沒有全知全能的人,對于陳年舊例以及故紙堆里的典章制度,大部分人都不一定能全部了解。
再說這是給別人議功,一般人也沒興趣為了別人,去翻箱倒柜的尋章摘句。
所以翟鑾引經據典,對封爵制度了如指掌,對陳年舊例娓娓道來,顯然在背地里偷偷下了大功夫的。
翟鑾環顧四周,“既然再無人反對,那便請禮部如此向皇上呈奏了。”
眾人不禁恍恍惚惚,文臣以軍功封爵是極其稀少的事情,每有出現,皆被視為一時之曠典。
看來在今年,大家又能看到一個活著封爵的文臣了。
對于能參加這次議事的頂級文官來說,看待封爵的態度其實十分矛盾。
想要,又不想要,也不知該不該要。封爵之后到底算文臣還是勛貴?亦或是不文不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