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社交達人
蘇業豪聽完,瞬間猜到些什么,臉上帶笑告訴說:
“地產項目需要考慮開發周期和回報,這次涉及到的工廠比較多,讓我打包票,沒問題。”
“一座圓晶代工廠,差不多需要八到十億美金的投入,電腦和手機的組裝研發各自投資五億人民幣左右,另外還有電商業務,初期算上物流和推廣,恐怕也要先投五億左右,外加寫字樓和商場的土地,雜七雜八加在一起,年內轉存十億美金過來吧,這一點可以寫進合同……”
天底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既然希望當地幫自己爭取政策扶持,蘇業豪當然要讓他們先把心放回肚子里,不然冒著竹籃打水一場空的風險,進度肯定被拖延。
說完這句話后,他繼續開口:?
“廠房、物流園、寫字樓那些,只要審批通過,立馬開始動工,我希望拿地價格能夠優惠一些,或者跟我提供給港城那邊的方案一樣,你們以土地入股,雙方共同成立一家公司,到時候合伙開發住宅部分。考慮到一旦打造出商務區,出售商業用地以及吸引大公司入駐、外加開發住宅的收益,創造的經濟效益至少也有幾百個億吧,你們絕對沒損失。”
說話語氣輕飄飄,聽在別人耳朵里,分量卻一點都不輕。
面對這樣一個超大規模的開發計劃,不太可能讓蘇業豪把承諾的所有資金一步到位,初期有個十億美金級別的保證,已經顯得誠意十足。
自掏十億美金,也就是八十多億人民幣。
有了這筆啟動資金,少說也能再從銀行貸出六十個億,兩邊加在一起,拿地和建造工廠的資金當然不成問題。
到時候賣地的收入,就夠填平幾平方公里的灘涂地,把道路、綠化、碼頭什么的稍微搞一搞,不說做出多少成績,至少賬面上不會虧本。
想到這些,接待蘇業豪的幾位,一下子熱情了許多。
接著深聊起關于成立合資公司的可能性,以土地入股合資的方案,在港城那邊比較成熟,鵬城這邊其實也有相關案例。
早在八十年代時候,就有以土地入股或作為資金與外商合資興辦企業,為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的例子,只不過隨著現在的房地產市場化,以土地入股會比較麻煩。
假如官方組建城投公司,募集資金跟蘇業豪一起合資拿地,然后再開發住宅的這一套方案,比較容易實現。新筆趣閣
不管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