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杜靜伶的世故
但是當杜靜伶完完整整閱讀完妹妹的2個日記本后,她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打消了直接勸妹妹放棄張宣的念頭。
因為同樣身為女人的杜靜伶非常明白:一段堅持了6年的暗戀,而且喜愛程度一年比一年深,這份跨越少年到成年積累起來的、沉甸甸的感情,并不是自己三言兩語就能勸退的。
弄不好,兩姐妹會因為這件事鬧翻,關系搞僵,甚至反目成仇。
這是杜靜伶不愿意看到的結果。她沒有其它兄弟姐妹,就這么一個寶貝妹妹,自然無比緊張的。
所以她改變了策略,用這種模棱兩可的選擇法,用順毛驢的方法,首先讓妹妹回到學業重心上來才是最緊要的大事,先全力以赴考個好大學再說。
至于以后該怎么拆散有可能走到一起的兩人,杜靜伶并不急,覺得總會找到最佳方案的。
對于使手段摧毀妹妹這段純真的感情,杜靜伶會不會內疚?
說實話,她一點都不會愧疚。
沒有人比杜靜伶更明白了,沒有什么比自己親身經歷的更有說服力了,現在的社會,城里和農村差距真的不是一般大。
是教育、醫療、素質、經濟、就業機會、以及前程等等全方位的大差距!
見識了大城市的繁華,而且自己成功從農村人蛻變成了城里人,自然不希望最愛的妹妹跟了一個農村人。
再退一萬步講,就算以后張宣通過奮斗也成了城里人,但又能怎么樣?
畢竟張家條件在那擺著,一窮二白的,和真正的城里人比,底蘊差太多了!
而要想彌補這個底蘊的落差,他們張家起碼也得奮斗兩到三代。并且代代要爭氣,不出敗家子,不出紈绔,才有可能抹平這個差距。
再說了,兩代要多久?
三代又是多少年?
到時候妹妹都老了吧,或者已經離開人世了,如果不能即時享受,那還要這些空頭支票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