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王軍軍的理想
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進行封堵,不像久江那邊之前沒任何準備,支援久江抗洪的楠京軍區官兵沒辦法,只能往水流那么急的潰口里跳,用血肉之軀抵擋洪水。
葉書記既欣慰又感動,掏出香煙給老葛遞上一支,感慨地說:“真是來得早不如來的巧,沒想到我這次來竟然一連見證了三個奇跡?!?br/>
老葛接過香煙問:“葉書記,哪三個奇跡?”
“見證了砂市洪峰水位超過分洪線,甚至超過1954年最高水位的奇跡?!比~書記點上煙,接著道:“安公縣在短短一天半時間內轉移出三十多萬群眾并且沒發生騷亂,這一樣是個奇跡?!?br/>
老葛追問道:“還有一個呢?”
“孟溪垸潰口,三百多平方公里被淹,近十四萬群眾大多轉移到了安全地帶,沒來得及轉移和正在轉移的也都在高處避洪。
下午見著袁書記和黃縣長時,他們正忙著反復確認傷亡人數,從包村包組干部匯報的情況看,只有一個年邁的老人不幸遇難。那可是近十四萬人啊,只死了一個老人,這一樣是個奇跡?!?br/>
葉書記話音剛落,任主任就輕嘆道:“如果發生在我們陵海,不知道會造成多大傷亡!”
老葛點點頭,低聲道:“所以說有準備與沒準備,有防范與沒防范,做過工作與沒做過工作,是完全不一樣的?!?br/>
葉書記不由想起十幾年前,濱江宣傳預防地震時做的那些宣傳工作。當時關于如何應對地震災害,發生地震之后如何自救,可以說宣傳的家喻戶曉,打定主意回去之后也要進行一次如何防范洪水的宣傳。
再想到洪峰進入十首之后可以肯定上級不會再考慮分洪,畢竟荊江分洪工程的北閘在上游,十首、簡利和鴻湖在下游,那邊真要是扛不住就算這邊分洪也起不了多大作用,葉書記好奇地問:“老葛,安公轉移出去的三十多萬群眾,過幾天是不是就能回家?”
“嗯,肯定要讓群眾回家?!?br/>
“雖然家園沒被淹,但像這么搬一次家,經濟損失也不會小?!?br/>
“這是沒辦法的事?!崩细鹂目臒熁?,無奈地說:“轉移的這三十多萬群眾中,有一小半之前已經轉移過一次了,就是在我們搶護楊柳村段險情的時候?!?br/>
安公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干部不容易,安公縣的群眾更難。
去安公縣慰問完受災群眾回來的這一路上,分洪區內的三十八萬群眾全部轉移一空,曾經喧囂的鄉村變得死亡一般的寂靜。完全看不見人影,半途下車解手的時候,突然有幾條野狗從茂密的棉花地里竄出,讓人感到毛骨悚然。這種情況,可能只有在當年日軍侵華時出現過……
工程船隊出去了,后勤保障船隊沒走。
黃遠常早就請荊州港監局幫葉書記和任主任在岸上訂了酒店,葉書記和任主任卻沒去酒店休息,就這么睡在“陵海港工程指揮部躉船”的客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