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憶當年
兩人同進同出,時常討論詩書典故,對朝政的見解都十分相近,再加上性情、喜好都十分投緣,最終結為異姓兄弟,曾發誓將來富貴不忘,入仕相互提攜。
只可惜這樣的結義之情并沒有走到最后,二人割袍斷義,最終絕交,斷了彼此的聯系。
蘇妙真‘回憶’到此處,感到十分好奇。
不知為何,父親與這位名叫楚少廉的學子絕交的緣故,‘回憶’之中并未提及,她只隱約通過這一段‘回憶’,感知到蘇文房不欲提及舊事的逃避。
但在她兩世人為的‘記憶’之中,父親性情溫和,又與人為善,幾乎從未發生過與朋友交惡之事。
再加上他喜好讀書,又才學出眾,雖未入仕,但在讀書人中卻頗有幾分薄名。
也有一些知交好友,每當家里陷入窮困交加的時候,總會有人仰慕蘇文房才子的名聲,送來一些銀錢解危。
但在蘇妙真的印象中,父親的好友里面,卻從來沒有姓楚的人。
“這個楚少廉是誰?”
她心生好奇,已經隱約感覺‘神喻’恐怕不會無緣無故的提起讓柳氏寫信召蘇文房來神都一趟,想必應該是與她出獄有莫大干系的。
蘇妙真雖說受前世影響,十分怨恨姚家,甚至數次會因為前世記憶而失控,但只要與姚家無關的事,她卻能保持冷靜。
更何況她人又聰明,略一回想,倒讓她想起了一件事情。
她記得,初到神都那日,西城案件發生之后,刑獄司、鎮魔司以及陸家都派了人來,而當時刑獄司來的那位領頭者,好像名叫楚少中,似是刑獄司之主楚孝通的侄子。
都是姓楚,又排字為‘中’,莫非此人……
“他是楚孝通的嫡長子。”
蘇妙真正猜想到關鍵處,‘神喻’便替她揭開了迷底。
如此一來,所有問題都能得到解答,難怪她入獄之時,‘神喻’提示她此行會有驚無險,且在她急于出獄之后,提示請她托柳氏寄書信與自己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