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監生,司業
韓佑則是一邊走一邊觀察。
國子監建筑不多,空地居多,綠草茵茵,滿是參天古樹,隨處可見石桌、石凳,不少學子捧著書本搖頭晃腦,和身上長蛆了似的。
徑直走,有一汪池塘,池塘有橋,木橋,叫做文尺橋。
一進國子監,水聲鳥聲讀書聲,聲聲鳴叫,聽的久了,仿佛都變成了一種聲音,想后千般皆下品,思前唯有念書高。
過了橋,則是狀元樓,里面貼的全是“墨寶”。
古之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還有什么為政不難,不得罪于巨室之類的。
全是從國子監畢業后入朝為官并且混的比較有出息的官員寫的,完了還沒什么開創性,寫的就是孔孟那套嗑,帶點榮譽校友分享經驗的意思。
韓佑看了一會,覺得挺可樂的。
這些畢了業的哥們有點沒把學校當回事啊,傳授的也不是正兒八經的經驗,應該留留真正的心得體會才是,比如什么遇到災情領導先走、不忘初心刮地三尺、破門滅家最忌留活口之類的。
看了一會,韓佑繼續背著手溜達。
聞到的,是書樓墨香。
眼見的,是監生捧書。
聽到的,是之乎者也。
韓佑喜歡觀察,置身于偌大的國子監,如同一個旁觀者一般,看樓、看人、看物、看花、看草,看水看的最多,他喜歡水,水生萬物。
俯瞰來看的話,其實就是三進院落,建筑都在一條中軸線上,自南而北。
走了片刻,來到了最大的建筑也就是國子監教學之地,賢文堂。
賢文堂、華文堂、悟文堂,都是教學的地方,也被稱之為文殿,只不過是三座聚在一起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