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意義莫名
可要不這么寫的話,那就是另類。
其實這個無所謂,就算韓佑敷衍的寫上幾個字又能怎么樣,他本身就不算是儒生,也不推崇儒學這一套,怎么寫都無關痛癢。
問題是第二題,說的是秦始皇焚書坑儒這件事。
這明顯是玩人一樣,怎么評價,怎么理解?
秦始皇是有功績的,各朝各代哪個君王沒污點,而且這些污點也被有心之人不斷“曲解”、修改、流傳下來,歷史就如同一個任人打扮的充氣娃娃,還不是說后世人想怎么改就怎么改,而且儒生最擅長干這種事了,從春秋筆法到斷章取義,最后直接全文修改了。
如果說焚書坑儒這件事做得對,然后一旦卷子流出,他韓佑,和他韓佑相關的所有人,都別想混了。
韓佑本想走了,可再看向題目,越想越不對勁,這群老登們到底是幾個意思?
考題,要寫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領悟,自己的見解。
關于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背后目的,說穿了其實和臣子權利爭斗也有直接關系。
李斯和淳于越等人,都是大臣,見了面和殺父仇人似的,淳于越向始皇帝提議,應該依照古法分封諸侯,而不是采用郡縣制。
李斯卻說這是一種蠱惑人心的做法,不但不應該采用郡縣制,還應該把那些記載這種事情的書籍全部給銷毀,所以才有秦始皇“焚書”這樣一個舉動。
事實上,這就是李斯和淳于越等人之間的一場權力斗爭,李斯很清楚,如果秦始皇采納了淳于越的建議,那么秦朝皇室的權力就會變得越來越大,那些在秦朝統一戰爭中取得巨大戰功的人也是如此,而提議的淳于越等人,將會真正的左右朝堂,而他李斯的地位也會越來越不穩。
在這種前提下,李斯才給秦始皇出了主意,最終變成了“焚書”。
韓佑再次提起筆,他突然意識到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
國子監的這群老登們,或多或少掌握了一些“歷史真相”,讓自己“答卷”,了解自己怎么想的或許不是目的,而是想要告訴自己什么?
“一群老棺材,靠?!?br/>
韓佑不喜歡這種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的感覺,暗罵了一聲,起身交卷去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