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完美答卷!(兩更合一)
而不巧,今年本省城的正主考官抽中了最難的一套題。
這群考生中有像蕭六郎這種初次鄉試的,也有考了大半輩子頭發都白了還在考的。
但凡考過多次的都能看出今年的題不簡單,不按套路來呀……
歷年的閱卷官都有自己的喜好,考生們在做題事都會盡可能去迎合考官的喜好,這也是為何每年都會有人花重金打聽考官們的來歷以及生平事跡。
可問題是,削藩一事并不是普通的民生問題,它不能由考官的喜好去決定,這主要是看朝廷的態度。
如果朝廷主張削藩,那么考官絕不可能給一篇反對削藩的考卷高分,不然考官豈不是在公然叫囂朝廷、叫囂皇帝?
從朝廷招安林家一事,考生們大抵還是明白朝廷對藩王的態度的,至少近十年之內絕無可能削藩。
保險起見,絕大多數考生都選擇迎合朝廷的風向,引經據典、辭藻華麗地講述了削藩的弊端,并大力鼓吹朝廷如今的安撫政策。
而在某一件考棚之中,蕭六郎毫不猶豫地提筆寫下——削藩一事,勢在必行!
最后一場是十四號入場,十五日開考,考的是八股文。
&sp; 這是林成業最薄弱的一項,在童試時,他沒有一次拿下過八股文的高分,幾乎全是憑著帖經與雜文博了個秀才功名。
然而這一回他看著考卷上的題目,莫名覺得沒有平日里蕭六郎給他的出的題刁鉆。
而且蕭六郎教了他一些八股文的技巧,還讓他背了幾句對仗工整的馬屁話,啥含義木有,卻能讓文章的整體格調看上去高端又大氣!
他行云流水地寫了!
總之就是水文嘛!
六郎說了,不懂的時候就水文!千萬別空著!
林成業覺著自己這回水得很有水平(自己都看不懂自己水了啥),雖然不至于得高分,但應該也不會像以前那樣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