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三千大道,不落人后
楊林本以為自己達到大羅金仙境界之后,需要一個量劫的時間來彌補與三清、接引準提他們的差距,這是無法取巧的。
但是,當他坐到蒲團上,聽著那聽不到聲音的“講道”,修為不知不覺的,就飛速提升。
從大羅金仙前期到大羅金仙中期,其實并沒有那么明顯的分界,而是對于天地規則的認知與理解。
你理解本身道途的深與淺,到底達到如何深刻的地步,完全沒有一個量化標準。
比如,楊林專研五行和陰陽,不偏不倚,到底領悟到了哪一階哪一級,他心里就沒有個底,有時覺得懂了,有時又覺得沒懂。
進步與否,只能跟自己比,與別人那是比不著。
七百年時光,就如指間流逝的沙,一下就溜走了,楊林感覺到自己比起以前強大十倍以上的時候,他發現,有些人的領悟速度慢了下來。
大殿之中三分之二的修士,全都面露痛苦之色,真正若有所思,一直學有所得的,已經變成了少數。
他敏銳的感覺到,鴻均講道內容,越來越細,越來越貼合天地規則演化,連自己在蒲團的幫助之下,也已經有了三成內容,從心靈深處悄悄滑過。
換句話說,就是有三成知識,已經聽不懂了。
‘跳躍式的難度進階嗎?是大羅金仙中期知識,還是后期境界的知識,抑或是圓滿?’
楊林判斷不出,他只是如饑似渴的聽道,心念如一,不急不躁。
偶爾還會取出一片潔白花瓣扔進嘴里。
他知道自家那具木身無數億年的心血結晶,有著莫可名狀的偉力,用在什么時候都不太合適,最好就是用在聽道之中。
也只有這個時候,強行推高悟性的上限,甚至超過三清的悟性,在極短的時間之內,想明白聽到的“道音”,才可以有著一絲彎道超車的可能。
這不是作弊,而是演武令給予的饋贈,也是自己的先天底牌。
本來,楊林一直想不明白,演武令為何送自己附身到一具老樹身上,這時才明白,一飲一啄,自有前因,沒有什么東西,是可以輕輕松松得到的。
三清的天賦跟腳的確是高,按常理來看,此方天地中,就不應該有比他們更強大的悟性和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