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對峙
朱全忠不是朱友貞,此時他也未擅殺老將,宣武集團還沒開始走下坡路,但借此在河南腹地縱橫馳騁,打擊朱全忠的威望,尋機消滅敵人有生力量,應該還是可以的。
而且,似乎已經取得了第一個“戰果”:朱景意外得知飛龍軍突入滑州,梁軍手足無措之后,果斷來降。
“朱使君是聰明人。”邵樹德吩咐親兵給他上茶,和藹地說道:“如你所見,梁人此番南下,若再無戰果,下一次南下,就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了。梁將氏叔琮坐鎮壽州,聚集兵馬,旦夕西進,朱使君打算怎么做?”
“下僚有兵千人,熟悉壽州一草一木,更有絕技傍身,匿于山川林澤之中,定教梁人叫苦不迭。”朱景慨然道:“正所謂無功不受祿。不為夏王立下大功,我也無顏領受刺史之職。”
邵樹德不由得多看了他一眼。
這倒是個直爽人,比很多要錢要官但卻毫無節操的人強多了。
朱景出身土豪,少年游俠鄉里,被很多人不待見,如今看來,倒有幾分俠氣,可以一用。
“千人還是太少了。”邵樹德說道:“一會領兩千匹絹回去,招募壯士,至少得有個兩三千人。無需正面廝殺,側翼擾敵、疲敵即可。”
“遵命。”朱景起身應道。
日子一天天過去,梁軍也聚集得越來越多。
游騎已經不太過得去淠水東岸了,每次過去都是九死一生,為人捕殺。到了后來,他們干脆繞道那邊,在朱景的協助下,偵察敵情。
所有人都判斷,或許大戰已經不遠。
比淠水更先爆發戰斗的是淮水北岸。
畢竟是從汴宋腹地南下,龐師古的大軍來得要更快一些。
其實他們早就到蔡州了,在得知夏軍早早退走之后,這一路其實已經失去了大部分意義。
三月初十,廳子都、捉生軍三千余騎被調走北還,龐師古手頭就只剩下了兩萬六千余人,幾乎全是步兵,騎卒撐死數百之數,戰力進一步削弱。
龐師古其實建議蔡州以守為主,將大部分兵力調回去,守住一些關鍵的橋梁和必經之路,堵截正在亂竄的夏軍飛龍軍。但在一番書信往來之后,朱全忠令其南下,“攻夏賊”。
至于怎么個攻法,倒也沒做太多干涉,許他“便宜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