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二章 先抬他一手!
這次盟軍兵力是德國人的三倍還多,比上次瑟堡兵力優(yōu)勢更大。
但勝負關鍵在于能不能攻破卡昂和雷恩的防空塔群,不能拿下這兩地,再多的兵力也是白搭。
瑟堡之戰(zhàn),有海軍艦炮支援,16英寸的重炮足以威脅防空塔主裝甲,而雷恩和卡昂,艦隊火炮射程不夠,無法支援,只能靠陸軍自己的攻堅手段。
超重磅大滿貫炸彈,鉆地彈,小戴維重炮。
對比瑟堡時期,已經充裕了很多,十噸級別的超重磅大滿貫炸彈穿甲效能提升,鉆地彈穿透性能提升百分之五十,小戴維巨炮也服役了。
但與之相對的,
卡昂和雷恩的防空塔比瑟堡,鋼筋水泥層更厚,火力更勐,結構更完善。
“愛爾難彈藥庫計儲備重型鉆地彈一千五百枚,大滿貫炸彈五百枚,小戴維穿甲彈兩千五百千枚。”
參謀回答:
“后方生產,目前每個月能生產重型鉆地彈五百枚,大滿貫鉆地彈三百枚,小戴維穿甲彈兩千百枚。”
越是先進的武器,生產難度越高。
鉆地彈看似簡單,但第二代對于彈體的強度要求提升不少,再加上大體積,流線外形的新工藝等大量新技術應用,導致生產難度大,難度堪比戰(zhàn)列艦炮管。
價格也極高,一枚堪比一架大型轟炸機。
這注定了哪怕是強入美利堅,一個月也只能鼓搗出五百枚左右。當然,主要原因是只能分出一部分能力來生產這種彈藥。
而大滿貫這種超重磅大體積炸彈只能手工生產,速度很慢。
倒是小戴維迫擊炮炮彈生產速度很快,基礎的炮彈結構,無非是重量提升了而已,美利堅工業(yè)體系隨手拈來。
“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