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晉王的無奈
晉王點頭,“皇上親口下旨,朝堂上經百官同意方才頒發。”
所以皇上并不是被迫的了,那是為什么要這樣。
當年她明明說過的,國庫不豐,不是增加內庫榷稅的事,而是稅政的問題,當時皇上不是聽了進去么?
晉王顯然看出了宋九的困惑,這就說道:“榷稅一事我也是同意的,因為有了這一項政令,便代表著私人可開采礦場,而我這一次將你們叫來京城,便是因為礦場一事,你可明白我的苦衷。”
宋九聽出了言外之意,“父王的意思是,因為這一項政令,商人只要有錢就能有礦場,而我任家亦是如此,礦場被誰得到就是誰的。”
晉王點頭,“所以在政令初始之時,你們任家就要多多買入礦場,榷稅不高,但是一個礦場的收益,便能抵數樁生意。”
看來晉王是知道宋九這五年來在努力的做生意,賺了不少銀子的事。
“蘭芳齋的兩處礦場不過是開頭,接下來不只是拍賣會,還有各種購得礦場的渠道,若是你們在京城里多待些時日,一定要想辦法找到最厲害的偵察地礦差吏為你們所用。”
“只要發現了礦場,地就能買到,到時候我定會幫你們。”
宋九震驚的聽著,她若沒有理解錯誤,那就是通過這一項政令,所有商人開始在全國圈地礦場,而在這一系列的地產交易中,所繳的稅錢也是替國庫增收。
而在地皮流動中多次征收的稅目入了國庫,再開采成礦場后還要繳納榷稅入內庫,所以這項政令不過是增收稅賦的手段。
可是那些礦監稅使所行之事,卻是不可控的,宋九將這些稅使的情況說了說,晉王擺了擺手,嘆道:“有些事你們不知道實情。”
“就好比不掌家的人又豈知掌家之人的辛苦,邊疆時常戰亂,糧草兵馬都得花錢,國家不強大,百姓就不得太平,是舍小而顧大局還是局促不前國庫空虛,內耗嚴重。”
“有些事說不出對錯,但是卻是不得已為之,至于這慶陽府一案,我定會呈給皇上,好好定奪,不會讓彭原縣百姓憑白受冤。”
“只是這樣的冤案,接下來數年間,定會時有發生,此事不可避免,只得發現一樁得以重罰以懲戒,盡量減少傷害。”
晉王一臉的無奈,宋九卻聽著不是滋味,可是那位伍知縣是有血有肉的人,十年寒窗苦讀,做了官也不與那些稅使同流合污,他公道且愛民如子,卻落得這么一個下場,這不僅冤枉也讓天下士子寒心。
“父王的話我不認同,掌家無米糧,可想法子卻不是以這種方法來解決,再這么下去,受冤百姓多了,必定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