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嶄新的開始—“新長安”
所以,3區11縣的改革沒有一絲的阻力,仿佛一夜之間完成了更新,生怕政策有變,耽誤了升官發財大計,果然動力才是工作的源泉。
對于3區11縣的領導班子,王鴻濤暫時沒有調整的打算,讓他們順其自然享受改革帶來的紅利,也為了安定人心。這些縣區的黨政主要領導,想要熟悉他們還得有個過程,調整是后續的事情。對于那些尸位素餐、德不配位的領導,調整是必然的。對于腐敗份子,拿下也是必然的。
主政2萬平方公里、2100萬人口的特大型城市,王鴻濤顯得志得意滿、信心十足,奇跡就這樣創造了,是非成敗那是以后的事,無論如何,長安的歷史上都會留下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長安剛剛成立了唐都區,合并了咸城后又出來個秦都區,現在就缺少個“漢都區”,是不是該把那個區改個名字?湊齊“秦漢唐”,也是個極大的噱頭,有助于文化的宣傳和旅游的提升,大秦帝國、漢唐盛世,十三朝古都,長安必須是c位城市。
回鞭指長安,夕日落秦關。吟著古詩,迎著夕陽,昔日的長安,萬國來朝,如今的大長安,在歷史的風中屹立,一座城承載了太多的歲月,如果不能很好的開發利用,執政者就是長安的罪人。
劉邦創建漢朝之初,暫時將都城設立在洛陽。3個月后,劉邦將都城遷移到長安,有“長治久安”的意味。最符合改名的縣區是未北區,但是這個名字也挺好,改了可惜了,還是回去和大家商量一下吧。
王鴻濤開始視察自己的“領地”,第一個當然是大名鼎鼎的秦都區。
區委書記王江平、區長方明亦步亦趨跟隨左右,長安市委副書記陳杰笑著讓開位置然他們表現。
王江平介紹道:“書記,秦都區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因第一個多民族的封建王朝—‘秦’在此建都而得名,原為咸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咸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區轄1鎮11辦,146個行政村、56個社區,區域總面積25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1萬人。”
區長方明補充道:“秦都區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素有地下文物寶庫和天然博物館之美稱。秦都作為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的都城,曾是中國的心臟。古絲綢之路以秦都為第一驛站,新亞歐大陸橋仍然以秦都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秦都工業基礎雄厚,擁有各類工業企業數千家,轄區天王集團、西北二棉、華昌印染都是全國大型的紡織品出口企業,已經形成了電子信息、醫藥保健、現代紡織三大支柱產業。”
王鴻濤對咸城的各個縣區也做過功課,根據記憶中的印象,笑著說道:“秦都區地勢資源豐富,魏家泉至茂陵為天然洗浴之地,礦泉水品位較高,極具開發價值,這是個致富渠道,必須要大力開發。
秦都境內水域豐富,有渭河、灃河兩條河橫貫該區,灃水流經達5公里,具有較高的現代水上旅游項目開發前景,你們可不能浪費了,秦都區以后必須是長安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是我給你們二位布置的兩個課題,就當是對你們的考驗,盡快形成詳實的實施方案,就算是我親自主抓的兩個重點項目吧,錢的問題我來解決,要是思路不對頭,那就是你們的能力問題,我就要考慮你們能不能勝任這個副廳級區委書記、區長了!”
雖然王鴻濤是半開玩笑說的話,但給予二人加大的壓力。
兩人互相對視了一眼,目光中均是凝重之色,看來王書記對工作高標準、嚴要求的傳言不虛呀!不過這樣也好,只看工作實績,誰還比誰差點啥?大不了豁出去、拼命干,至少還有個盼頭!
在調研城市建設工作,王鴻濤強調:“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城市建設始終,精心建設民生項目,提升城市品質,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我對長安市的要求是兩年內完成城中村和棚改區改造,你們加入進來后,標準不降、時間不改,還是要于2020年前完成秦都區的城中村和棚改區改造,這是我交給你們的第二個工作任務。新人新氣象,必須要讓市民們看到積極向上的改變,否則羊皮照舊,‘并城’又有什么意義?”
調研跨渭河大橋項目時,王鴻濤詳細察看設計方案,強調要堅持長遠規劃、安全為先,兼顧城市功能區布局,注重細節精心設計,盯緊工期加快進度,打造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