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省委書記視察
下車后,映入眼簾的是兩千多臺大型機械轟鳴聲響徹天際,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作業,33座山頭肉眼可見的被削平了山頂,甚是壯觀!
從山上也能看到迎江老城的全貌,周希書記說道:“陳書記,下面就是老城,僅僅有35平方公里,卻容納了近60萬人生活、居住,165處革命舊址周邊環境不斷被侵占蠶食,保護舊址和歷史文化名城的難度和壓力極大,與群眾、游客、上級的要求和期待差距極大,所以在建一個美好家園勢在必行。”
陳德明書記又點了點頭,依然沒有表態。
眾人走進工地,陳書記詢問了一個項目負責人,在施工建設中存在什么問題。
這個標段的負責人看到一大群領導,瞬間就緊張起來,頭腦一發熱說道:“領導,技術上沒什么問題,管委會給我們做過培訓,并印發成冊,基本上人手一本。最大的問題就是錢,就我這個標段每天的機械租賃費、燃油費和人員工資等開始最少得7、8萬元,干完1000萬的工程只能結算300萬元,項目前期墊資得1個億,資金壓力還是挺大的!”
陳德明對身邊的王鴻濤說:“合同是這么簽的?”
“書記,我們采用的是BT模式,企業墊資施工,工程完結后計量結算,利潤點給到了18%,算是不錯了。”
“要體諒企業的難處,交工的時候最少給到50%的款項吧,如果資金困難大,省委、省政府幫你們協調解決一部分吧!”
大家繼續跟著陳德明書記的腳步在工地穿梭,群山阻隔是讓人氣餒讓步的,但是憑借資本的力量,整個一期工地上,足有4000多臺挖掘機、轉載機和載重車像一個龐大的金屬蟻群,各自分工,井然有序地進行著33個“移山”行動,對大山征服的景象令人震撼不已!
王鴻濤繼續介紹:“陳書記,迎江平山建城巖土工程已被列為國家級科研課題,幾個德高望重的院長全程研究,跟蹤指導,積累經驗,提供示范,一期工程能造建設用地12000畝,目前管委會邀請了國家設計院進行城市規劃設計,主要市政工程有市委、市政府辦公大樓,5所高標準初中,2所高中,幼兒園5所,計劃將迎江大學醫學院和附屬醫院、迎江中學整體提搬遷到新城。”
陳書記點了點頭說:“城市規劃一定要科學、合理,各方面都要提前考慮到位,別搞重復建設那一套!”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