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節 軍團
以此為基礎,是一排排平房和各種防御工事。其間夾雜著大面積的空地,還有如同舊時代大型廠房般寬敞的倉庫、機車中心、維修中心和室內訓練場。
天空仍是一片黑暗,從塔樓和其它建筑窗口透出的光線全部射向地面。干燥的風呼嘯而過,從遠處黑沉沉的山巒帶來令人極不舒服的寒冷。
堡壘外圍的房屋大多是可拆卸簡易類型。在很多大門敞開的車間里,可以看到不同型號的戰車。凌子涵甚至看到一輛高度超過兩米,長度約為二十米的履帶式重型車輛底盤。巨大的炮塔被鋼鏈捆綁,懸掛在距離車身四米多高的半空。旁邊地面上散落著各種零件,散發出濃烈嗆鼻的機油味。
到處都是忙碌的人群。僅是凌子涵能夠看到的這一面,人數至少超過兩百。有些穿著軍裝,一看就是軍官。有幾十個人穿著淺灰色工作服正在車間里工作,估計不是機械工就是修理工。大多數人與凌子涵一樣,穿著不同款式的衣服。想來應該是預備兵。
很多建筑頂部都設有炮位和槍座。各種說不清用途的天線在不斷旋轉著,延伸外出的枝干末端有密集紅燈在閃閃發亮。
遠一些的位置甚至可以看見小型導彈發射架與武裝皮卡。后者是真正的奢侈品。倒不是說售價昂貴,而是無論任何一種車輛使用成本都不低,除非你掌握了蓄電池自動充能設備,或者擁有穩定的燃油供應來源。
凌子涵曾經在網絡上看過這里的很多場景。
與舊時代一樣,青龍軍團也需要新鮮血液。雖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為預備兵,雖然不是所有預備兵都可以成為在編職業兵,但軍團首腦及組織者經常在網絡上發布相關視頻,以此吸引更多的人加入。
軍團實施寬松的管理制度,很少進行強制征召,除非遇到來自總部的特殊指令。
上至將軍,下至最低等級的預備兵,都可以根據自身實力和需求組建戰斗部隊。
戰團或小隊是最常見的編制。前者規模可大可小,后者可能多至幾十個人,也可能只有區區三名成員。
具體規模大小視組織者能力與實力而定。一般來說,只要有足夠的補給和武器裝備,以及相關的財力,哪怕你只是一名普通的預備兵,也可以拉起多達幾十、上百人的中型戰團。
曾經有很多人對青龍軍團這種松散的管理制度感到不理解,認為加入軍團沒有任何意義。
生活是最好的教師,尤其這些人在經歷了太多的苦難之后,開始以自己獨特的視野產生了明悟。
然而那時候已經太晚了。
凌子涵對青龍軍團同樣沒什么過于深刻的了解。
他只知道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