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郝?lián)u旗之死
唐亮挑亮了巨燭,退到了一邊。他知道太子沒有早睡的習(xí)慣,最早戌時末(9點)才會休息,晚了會到亥時末(11點)也不一定,所以他不勸睡,只伺候在旁。等太子打開哈欠,再伺候太子就寢。
出征期間,一些不涉及軍政的內(nèi)政邸報,比如各省官員變化還有其他零碎小事,都被左中允林增志分類,留在了京師,只有一些關(guān)系到軍國大政的邸報才會送到前線,報給太子立刻知道。太子一走兩個多月,邸報堆積了很多,原本也可以明天再慢慢看,或者根本不必看,但朱慈烺還是一目十行,快速掃了一遍--邸報是國家形勢的基本展現(xiàn),雖然有一些地方官員可能會在邸報中作假,虛報甚至是謊報,但總體說來,邸報消息還是比較可信的,在這個信息流動極慢,南北交通不便的時代里,邸報是了解這個幅員遼闊的大國的最佳方式,朱慈烺不能也不敢輕視。
就像歷史上那樣,一代大儒黃宗羲沒有中舉,大才子侯方域也沒有中舉。
對二人名落孫山,朱慈烺一點都不意外,而在南直隸的中舉榜單中,他看到一個熟悉的,如雷貫耳的名字。
一切都如歷史,南明后期抗清的標桿,儒將、詩人,著名抗清英雄,如約而至。
朱慈烺微有感嘆,抗清的義士有許多,但能稱完人的卻不多,張煌言就是其中一個。張煌言1620年生人,今年剛22歲,正是年輕有為之時,明史記載,張煌言雖考文舉,但在考試時,朝廷“以兵事急”,令考生“兼試射”,而張煌言張弓搭箭竟“三發(fā)皆中”,在場者驚服。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大舉南下,連破揚州、南京、嘉定、杭州等城。寧波城中文武官員有的倉惶出逃,有的策劃獻城投降。二十五歲的張煌言,挺身而出,投筆從戎,從此開始了坎坷波瀾的一生。
張煌言已經(jīng)中舉,朱慈烺思謀著,怎么能把他調(diào)到京城使用?
堵胤錫,字仲緘,號牧游,江蘇宜興人,崇禎十年進士,先任北新鈔關(guān)分司,政績卓越,十四年接任長沙知府,只一年時間就處理積案300余件,賑濟災(zāi)民,改革弊政,并編纂了《長沙府志》,但他的名字出現(xiàn)在邸報中,并不是因為這些功勞,而是因為他懲辦了長沙吉王府的惡奴。
后世里,南明史權(quán)威、一代史學(xué)大家顧成認為,南明一朝能當?shù)闷鹩⑿鄱值模挥卸仑峰a和張煌言兩人而已。
“堵胤錫……應(yīng)該換到一個更重要的位置……”朱慈烺輕聲念叨。
不過朱慈烺心意已定,就算是有再多的不滿,他也要想辦法拔擢堵胤錫,將他安排到一個更重要的位置上去。
在長沙知府之前,堵胤錫擔任的是北新鈔關(guān)分司。
由此可知,后來南明時,堵胤錫能招降大順軍余部,并令眾人感恩,愿為大明死戰(zhàn),絕不是偶然。只可惜,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因為招降大順軍,堵胤錫被當權(quán)者猜忌,到后來心力交瘁,內(nèi)疾外傷,年僅四十九歲就病逝于潯州。
這一世,朱慈烺要重用堵胤錫。
……
原本,朱慈烺是有心留郝?lián)u旗一命的,畢竟真實歷史上,郝?lián)u旗最后率軍反正,歸順了南明,雖然很跋扈,期間還同友軍發(fā)生爭斗,殺18團練,并劫持永歷皇帝,不過抗清的心志還算是堅定。永歷十七年(1663年),郝?lián)u旗進攻四川巫山兵敗被清兵俘殺。
不過刑部和大理寺態(tài)度堅決,崇禎帝對李自成麾下的人馬也都是恨之入骨,這種情況下,原本就有點猶豫不決,擔心郝?lián)u旗會故態(tài)復(fù)萌,不知道是否應(yīng)該保下郝?lián)u旗的朱慈烺也就不再堅持,默認了朝廷對郝?lián)u旗的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