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章 第二次松錦之戰(九)
“多爾袞駐兵廣寧,但他自知不敵,不敢獨自前來,因此又勾竄喀爾喀蒙古騎兵,喀爾喀蒙古利欲熏心,竟然答應了多爾袞的蠱惑,現在其三部騎兵,已經越過沙漠,往廣寧、錦州而來。”
“保守估計,喀爾喀最少有騎兵十萬。”
“各部需提高警惕,做好準備。”
“現在本督令。”
“不論敵人來多少,沒有本督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得出戰。”
“待敵疲憊,或者糧草不濟,我軍再行出擊。”
接硬寨,打呆仗,以不變應萬變。或者一個字總結,孫傳庭的策略還是守,不論敵人來多少,我自安然不動,以緊緊圍困錦州,以為敵人之所必救為第一。待敵疲憊,然后再反擊。
面對孫傳庭的軍令,黃得功等急于立功的猛將,心中都是有意見的,他們覺得,以大明現在的實力,足可以和建虜正面決戰,并且擊潰對手了,即便加上一個喀爾喀蒙古,大明也未必沒有一戰取勝的機會,何必縮在壕溝,浪費糧草呢?
但孫傳庭的軍令,沒有人敢違抗。
……
廣寧。
廣寧本為大明遼東重鎮,天啟年間,廣寧之戰卻被建虜輕松奪取,到現在,已經將近三十年了,物是人非,只有關城依舊,訴述他三十年的滄桑和過往。原本,在大明治下,廣寧是為遼東重鎮,但建虜盡收遼東,尤其是攻取錦州之后,廣寧重要性大大降低,這些年來,建虜從來都沒有整修過廣寧城墻,因此廣寧還是過往的衛戍小城,多爾袞帶來的十五萬大軍根本駐扎不下,只能在城外扎營。
到達廣寧之后,建虜上下原本都以為,簡單修整之后,大軍就會前往錦州。
畢竟軍情如火,一日也耽擱不得。
但不想,在廣寧一停就是七天。
別人能等,也不敢詢問輔政王的用兵意圖,豪格卻等不了,他闖進多爾袞的帳中,質問為什么不立刻進軍錦州?磨磨蹭蹭的在等什么?難道是要等錦州陷落嗎?
又說,明軍和朝鮮聯軍正在攻打鳳凰城,鄭親王勉強支撐,鳳凰城隨時都可能陷落。十四叔你身為輔政王,率領主力在外,不盡速和明軍決戰,磨磨蹭蹭的到底在等什么?難道是有什么圖謀嗎?
豪格脾氣燥,說話難聽,絲毫不給輔政王面子,隱隱指責多爾袞是權臣,有不臣之心,多爾袞身邊的近衛都變了臉色,但多爾袞卻是心平氣和,他平靜的向豪格解釋,只所以駐兵廣寧,乃是為了等待喀爾喀蒙古的確切消息,喀爾喀蒙古如果來,我們有來的打法,如果不來,我們也有不來的打法,在沒有喀爾喀的確認消息之前,還不宜向錦州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