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三冗第一戰(四)
而司馬光的治國思想是什么,節流。
那么裁軍是非常符合司馬光的主張,但是司馬光又真的是將祖宗之法事為之防,曲為之制給融入骨髓之中。
一看到這封信,頭都是大的。
你們玩得這么大嗎?
于是乎,他趕緊去找到富弼、文彥博商量對策。
“果然公檢法此去,不得安生啊!”
富弼看罷,不禁感慨一句。
雖然信中是講裁軍一事,但通過背景不難看出,公檢法在那邊是如履薄冰。
陳光這種案子,全國上下,隨手一抓,都有上百例,為什么會鬧得這么大,不就是因為河中府地方官府在針對公檢法么。
司馬光也是一清二楚,嘆了口氣道:“事已至此,如今咱們該如何應對?”
文彥博立刻道:“我認為子由在信中說得極有道理,冗兵對于國家而言是百害而無一利,看似兵多將廣,實則是烏合之眾,一觸即潰。
非我漢兒不善戰矣,正是陳光現象廣泛存在,令士兵們喪失保家衛國之心,就是上得戰場,亦是丟盔棄甲,不堪重用。
而在非戰之時,又拖累財政,當今財政十之六七,都用于軍費上面,如此負擔,又間接轉嫁于百姓,以至于百姓棄土而遁,使得財政雪上加霜。
此病已積累許久,當及時醫治啊!”
在裁軍這一點上,他的態度,向來都是比較果斷的,這幾年他一直都建議裁軍,背著三冗這一座大山去改革,無異于飲鴆止渴,這也是他反對王安石的一個原因。
你節流都未完成,就直接去開源,屬于本末倒置。
而蘇轍一封信,真是深合其意。
關鍵一點,裁軍是三冗中阻力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