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 杯茶釋鄉法
雖然在河中府的百姓看來,京兆府這幾十個告狀的百姓,是一件大事,在坊間的熱度,也一直是居高不下。
但不管是在皇庭,還是在官府,大家似乎都還是非常冷靜的,至少表面上是這樣的,大家還是在忙著自己的事,比如說完善酒稅、礦產等制度。
在這件事上面,韋應方等人也都是非常積極,因為這事要是不搞定,檢察院懸在他們頭上劍都不會消失。
今日,元絳就帶著自己的方案來到皇庭與檢察院談判。
就是確定放開釀酒權。
然后,官府是以商人的方式,自己下場做酒買賣。
當然,這其實就是走一個過場,別說張斐,就是蘇轍都早就知曉,對此也是非常認同,其實這也是保守派一貫的執政理念,koi更偏向于老子的無為而治,朝廷盡量少去壟斷百姓平時需求的物資。
這也是他們反對王安石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王安石的理念剛好跟他們相反。
而張斐提出的這個策略,是既符合保守派的主張,也不與革新派的理念沖突,因為王安石的新法,官府就是下場掠奪商人的買賣,簡單來說,讓奸商賺這錢,就不如讓朝廷賺,這其實有一定的道理,畢竟奸商可不會拿錢出來賑濟百姓,就只知道斂財,只是說操作起來,有些困難,因為官員亦非善類。
而張斐的這個策略,相對就比較折中,不是直接奪取商人的買賣,而是與商人合作共贏,這還是符合新政執政理念,官府親自下場干,并且是通過提舉常平司來撥出青苗錢,先給馬家解庫鋪,再由馬家解庫鋪與那些大酒戶合作,就是強調用商人的手段去壟斷這些利益。
身為中間人的張斐,還為官府與檢察院準備了一份類似于諒解備忘錄的契約。
因為此一時彼一時,以前大家都是遮遮掩掩,私下商議,但是現在不能,是是非非,大家都得說清楚,官府怎么保證,我改了之后,檢察院不會出爾反爾,提出對他們的起訴。
所以這份諒解備忘錄其實很簡單,就是表示檢察院對于一些違法逃稅給予理解,因為這是制度缺陷所造成的,這新制不追究舊制問題。
而官府方面則是保證,必定完善這方面的制度。
簽訂完這一份契約后,韋應方他們是終于松的一口氣,危機可算是解除了,便有精力去思考別的事,突然向張斐問道:“張庭長,蘇檢察長,關于京兆府百姓告狀一事,不知你們處理的如何?”
張斐道:“目前還未進出我們皇庭的審理程序?!?br/>
說到這里,他偏頭看向蘇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