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的這25%,是劇本+導演片酬+投資,三部分組成。 別看25%只是四分之一,實則占比已經非常多了。 想把蛋糕做大,需要將利益分潤出去,別人才愿意與他一起將蛋糕做大。 不然連蛋糕都做不起來。 而且,蛋糕做大,雖然風險隨之增加,但收益本就也更大。 比如3000W,這筆資金在國內都能獨資拍一部中規中矩的電影了。 而在《臺北行》這部電影中,只占有15%的份額。 又比如王樹的25%,等同5000W。 5000W,放在新起的互聯網行業,自然不值一提。 但在電影業,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單就5000W的資金,只要不找港島那些片酬超高的演員,都能制作一部大制作電影了。 2008年上映,陳嘉上所執導的《畫皮》,其投資也才7000W。 其實,《畫皮》號稱1500W美元的投資,這話聽聽就得了。 這部電影的真實投資是7000W人民幣,上映后算上票房以及賣出的其他版權等等,純利潤2500W。 7000W的投資,最終票房2.3億,再加上版權收益,純利潤2500W。 看似好像有點少,實則再正常不過。 這年頭,盜版橫行,網絡播出版權尚未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