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提名奧斯卡
好萊塢玩法與內娛玩法截然不同。
好萊塢,只要藝人走紅出名,那么制片人甚至能做到求爹爹告奶奶的將合約跪送上門邀請出演。
而若不出名,或者撲街了,轉眼不認人,壓根就不熟的樣子。
一切由藝人實時所呈現的商業價值決定。
這一點,知名藝人李蓮杰上節目時親口繪聲繪色的講述過。
內娛,可不是由藝人的商業價值決定一切。
雖說一些大牌藝人適用于商業價值帶來資源,但大多數情況還是人情關系、人脈交情等等。
好比一些優質的電影劇本,當決定要拍后,通常會先在圈內有人脈有地位的大牌演員手里流轉,這些人都表示沒有興趣出演后,項目才會流傳出去選角。
或者說,某些藝人明明備受大眾反感,毫無票房號召力,爛到極點的藝人,其資源依舊不斷,始終能在人前蹦跶。
這些都是人情關系、人脈交情的體現。
換做在好萊塢,這種藝人早就被掃進下水道了,哪還能有那么多優質資源?
從這一點也可能看出來,內娛的資源掌控在少數人手中,同時也并不會被普通大眾左右。
就算是一坨屎,這些掌控資源的人想要喂給普通大眾吃,普通大眾也得吃。
除非被神罰制裁,不然普通大眾的意見就是個屁。
雖說好萊塢的資源也掌控在少數人手中,但好萊塢公司是董事會模式,哪怕是董事長也做不到一言堂。
一切,以藝人的商業價值決定,而不是個人意愿。
因此,單論內娛與好萊塢的玩法,于大眾而言,自然是好萊塢的玩法更勝一籌。
因為,好萊塢若有一坨不具有市場價值屎,那么有可能會就將這坨屎掃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