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苑。 講武堂。 大明萬歷十一年。 五月中。 帝黨中人,齊聚一堂。 一張長條桌子上首,坐著一身戎裝的萬歷皇帝。 而兩旁。 英國公,豐城侯,保定侯等武勛,加上內廷總管馮保,廠衛指揮使沈烈,與右簽都御使海瑞,新上任的幕僚長徐渭…… 十余人組成了一個全新的決策機構。 此時沈烈坐在下首,環顧左右,看著這大明武勛主導臨時中樞小朝廷,心中不由得百感交集。 如他所愿。 借鑒了大明武宗時期,武宗皇帝一手的策劃西苑小朝廷體系,皇帝,廠衛,內廷,武勛搶班奪權。 繞過了內閣六部。 繞過了官紳集團,而形成的決策形態再一次形成了。 而這樣的臨時中樞,以武人為主的形態也只有在戰爭,或者王朝戡亂的時期才有可能出現。 而這一刻。 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詭異的沉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