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的船家撓了撓頭,想了想才道:“好似是叫……對啦,是叫抱樸道院。” 沈烈點點頭,便下了船,帶著常念秀與十余個護兵向著那樹林遮掩下的山門走去。 沿著一條羊腸小路,鉆過了齊腰深的雜草,經過了一排綠油油的菜地,一行人才進了山門。 其實也只是一座拱門,針對這一座巨大的青銅香爐,還有一座照壁,一繞過這照壁,面前卻是豁然開朗。 山門內竟別有洞天,依山傍水之處,成群的古舊建筑依山而建,風格十分古樸獨特,有一些與大明江南水鄉的特色相似。 有一些顯然是前代所遺留,那一座座大殿上蒼勁的有力的字跡依稀表明了年份。 “至少得是東晉了。” 向著常念秀笑了笑。 一行人沿著半個人影也見不到的道館,悠閑的踱著步子,依次經過了葛仙殿、紅梅閣、抱樸廬、半閑堂,牌樓和靈官亭。 終于在牌樓前遇到了幾個正在腌咸菜的道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