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轉移(10)
接下來的幾天,要塞里的守軍開始打包整理所有的物資。
哈特曼爾的禁衛軍五百人、亞爾馬爾的“傭兵團”三百人、阿烏特莫克的“傭兵隊”二十人,再加上三千名邊防軍、以及長年在要塞當地駐守的一些零星守軍,就是蘇手上現在握著的所有兵馬。至于物資,當地要塞的倉庫里幾乎是空的,三千名邊防軍自帶了幾個月的干糧,貝倫加爾和其他人員則是在使用奧索爾口中的“老板”送過來的糧食。資金倒是還頗為充裕,那是在查抄亞歷山德羅斯的家產后得來的,只是在卡帕多基亞軍區,這些資金已經買不到軍需物資了。
三千頭“戰豬”在沖擊敵陣后又被捉回來大約兩百多頭,可是它們吃的實在是太多了。為了在食物上開源節流,它們都被做成了風干肉。
如貝倫加爾預料的那樣,在第三天時,他收到了敵軍抵近的報告。
“時間差不多了,開始撤退!”蘇自信地指揮著。在哈特曼爾的誘導下,他以為這個完美的計劃有一大半是他自己想出來的,“留一部分人在要塞里駐守,自信一點、多設旌旗。這樣,敵人趕到后就不敢馬上攻城。只要他們原地休養一晚,就又能拖延半天左右!”
至于留下來執行這個命令的倒霉蛋們,自然就是“戴罪立功”的那一批了。
由于早就已經準備完畢,部隊有序地離開了要塞。
一天之后,天方帝國的大軍抵達了。他們帶來了更多的戰象、更多的弓箭手、更多的重步兵和輕步兵。出動的“長生軍”也從三千人擴大到了一萬人,已經算是傾巢出動了。
領導這一支大軍的是最后一名未受傷的祭司。而伊本·西那則和之前一樣在邊境坐鎮,并未出現在要塞前方。
守軍沒有按蘇要求的那樣多布旌旗設置疑兵,而是二話不說直接選擇了投降——笑話,對面有五萬多人,自己這邊軍官都跑完了,要塞里弓箭糧食都沒有,再不投降那不是蠢嗎?乖乖投降直接打開城門說不定還有活路,要按命令的那樣拖延,說不定敵人一怒之下就把他們全部給砍了!
至于蘇的去向,他們自然也老老實實地進行了交代,為了取悅對方,交代完后還他們還不忘補充一句“大多數人都是步行,還帶著很多輜重,速度快不了。現在去追應該還來得及”。
不過,這些都在“蘇的計劃”之內——畢竟,要讓敵人來追,總得有人告訴敵人他們的動向才行。要是疑兵之計疑久了,敵人看追不上,說不定就不追了。
在普通的士兵眼中,這真的就只是一次撤退。
當聽說指揮要塞防務的是七丘帝國的巴塞勒斯本人、身邊的軍隊只有五千人不到、而且只離開了一天之后,那祭司二話不說,派出了一支精銳的騎兵前去追擊。
蘇撤退的方向并不是城鎮,因為在亞歷山德羅斯的治理下,城鎮里的防備還不如要塞,撤退到城鎮,就是在等著被包圍。他們一路在荒郊野外行軍,沿路留下明顯的痕跡。在貝倫加爾的建議下,他們時不時還將一些不怎么好的武器裝備丟在地上,有時候還故意損毀一輛運輸車,將它橫在路邊。
他們的目的是盡早和亞美尼亞野戰軍匯合,而天方帝國的軍隊不可能知道亞美尼亞野戰軍的動向。在天方帝國軍隊的視角下,這就是一次放棄整個軍區、丟盔棄甲的狼狽逃竄。
蘇對這個計劃非常滿意。
預估著敵人已經開始追擊后,亞爾馬爾找到貝倫加爾,建議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