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九三章 雖遠必誅
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惡名太過響亮。昨晚他就聽到,有俘虜大喊什么,‘寧見閻王,不見燕王’。
“那林評怎么說?”太子問道。
“那小子知道的也不多,只知道他爹是胡惟庸的人,當年庇護海寇搞走私時,跟日本南朝的那個什么……懷良親王搭上了線。”朱棣沉聲道:
“后來在老六市舶艦隊的打擊下,走私斷絕了。但他跟懷良親王一直有聯系,還有走私商人留在日本南朝成為客卿。”
“去年底,胡惟庸忽然命令林賢,聯絡懷良,向他們借兵。承諾事成之后,出兵幫懷良抵御北朝……”
“懷良親王?這個名字好耳熟……”記仇一百分的朱老板,忽然插話道:“當年殺咱使者的那個日本國王,不就叫懷良?”
他說的是洪武二年三月,大明朝甫一成立,便派楊載等出使日本,遞送國書,宣布大明成立。并命其‘宜朝則來廷,不則修兵自固。倘必為寇盜,即命將徂征耳,王其圖之’。
要求日本國王想臣服就趕緊來朝。要是他們執意當倭寇騷擾中國,大明一定派大將征伐。
使團在九州島登陸,道明來意后,就被送去見了南朝征西將軍懷良。懷良親王看到國書后大怒,不但沒有臣服,反而殺了使團中的五人,又將楊載扣留了三個月才放回。倭寇也仍然騷擾不斷。
朱元璋得到消息勃然大怒,一度決定派兵渡海攻打日本,但海上情況復雜,彼時方國珍陳友定部的海軍實力強大,鑒于元朝兩次伐日慘敗的教訓。劉伯溫等人認為,大舉伐日的風險太高,收益太低。因此極力勸諫。
加上懷良親王也以日本國王的名義,遣使入朝請罪,朱老板這才暫時打消了伐日的念頭,先集中精力,解決內憂外患再說。
但朱元璋從來沒有忘記使者被殺的恥辱,所以老四一提懷良親王,他馬上就想起來了。
“就是一個人。”太子回答道:“老六早弄清楚了,日本現在分南北朝,各有一個所謂的天皇,但都是傀儡,由將軍涉政。那懷良親王便是南朝的征西將軍,他謊稱日本國王的居心,是為了避免他們所謂天皇向大明稱臣的尷尬局面。也可能是他自己個人的野心……”
“哼!”朱老板悶哼一聲道:“欺瞞成性,狡詐殘暴,倭奴真是卑劣至極,這回居然敢公然派兵行刺咱!”
說著他重重一拍桌案,怒喝道:“雖遠必誅!”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