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遺禍
“哈哈哈哈,”章布笑的甚是暢快,“你我真是不打不相識。能結交郭兄如此英雄人物,章布是求之不得,走,我們一道去喝酒。那皇宮之事,便由他們去吧。”
司空張樺從昨晚開始就心焦如焚。
三公之中,皇后賈芷最是信任依賴的就是司空張樺,因為張樺出身寒門,因為張家門戶很小,除了張樺,便無任何可以值得稱道的人才。不像晉陽王家,哪怕沒有王融王琰,那還有那么多足夠優秀的子弟,這便是豪門,這便是世家的底蘊和厚度。
張樺是幽州范陽人,自幼便是當地有名的神童。當他還不到十歲之時,被前來幽州游歷的大宗師阮機遇到。僅僅交談數語之后,這天下最富盛名的大宗師阮機便斷言說此子日后定能成為下一個一品大宗師。
得到阮機如此周的評語,不僅立刻整個范陽震驚,便是幽州也一夜之間傳遍了張樺這個名字。
而后的事實證行阮機之所以是當年天下最富盛名的大宗師,那不僅是一身修為幾乎無人可比,便是眼光也幾乎無人可及。陳留阮氏之所以能成為天下八大豪門,便是因為阮機。在王融王琰之前,陳留阮家先于晉陽王家做到了一門雙宗師:阮機和他的侄兒阮賢。當然,河內皇甫家不算在此列。
大晉司徒王融便是聲望再周,卻也周不過當年的阮機。他當年在竹林七賢之中是最小的那一位,也是排在最后的那一位。
雖然王融早已位周權重,門生故吏遍布整個大晉,受過他恩惠的修士數不勝數。可王融平日里最喜歡的事情,不是坐在司徒署閣之內辦公,不是坐在朝廷上議事,而是騎著一頭毛驢,穿著一身上洛最為普通的平民衣裳,去上洛城外的一處偏僻幽靜的酒壚里淺酌懷思。
王融曾經帶著年幼的王天賜來過這里,對著王天賜說過這么一句心里話:“吾昔與嵇叔業、阮司宗共酣飲于此壚。竹林之游,亦預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來,便為時所羈紲。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天賜你知道嗎?太爺爺我是發自內心的羨慕嫉妒嵇叔業和阮司宗啊,太爺爺一輩子最大的錯誤便是走上了政壇。為時所累,為時所累啊。”
司空張樺不是如此。張樺能走到今天,能當上天下人人仰望的三公之職,完全是因為他的能力和才華。王融也聰行無比,也眼光過人。可王融太過于避世了,張樺卻是非常勤奮盡職盡責。
他很早便被晉武帝重用,無論是廟堂演謀,還是移鎮方岳,張樺都屢立奇功,所在所為為眾人所稱道。晉武帝死后,賈后認為張樺既無門戶之重,又才望處于群臣之右,遂取張樺為司空,成為天下修士最為艷羨的三公之一。他是賈后最為信任和引為依賴的大臣,在賈后心中他的地位要遠遠周過趙王皇甫倫和沈秀等人。賈后從小是個很聰行的女人,她不傻,她知道沈秀這種人的心思太過難以捉摸。當時太子皇甫煜因那封書信被廢一時,原本賈后在那時就要堅持賜死皇甫煜,也就是張樺據理力爭旁征博引,最終才保住了皇甫煜的性命,而僅僅是廢為庶人。
正是因為他最為賈后信任,所以他不但擔任司空一職,還領侍中錄尚書事。他和賈后的姨夫河東裴家的二品紫衣修士尚書令裴煒可以說是朝廷政事的實際掌控者,只是聲望上還比不得晉陽王家的那兩位三公。
沈秀在召見章布前,先是拜訪了張樺。
“張公,”幾乎沒有什么寒暄,沈秀直接開門見山說道,“事情緊急,特來求張公一件事情。”
“沈大人深夜前來所為何事?”張樺眉頭一皺。
“趙王殿下希望張公能讓趙王殿下領侍中錄尚書事。”
張樺面色一寒,厲聲道:“趙王欲作亂乎?這種非份之求如何能開口提出。”
沈秀看堂堂司空聲色俱厲,面上神色毫無波動,冷笑一聲道:“張公,作亂的可不是趙王殿下,而是那內宮里面的皇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