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發售!
【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歷史】。
華夏的著名導演姜文曾經說過這句話。而這句話,在冬川澈看來,算是對也不對。在他看來,這句話應該改成【普通人看不到真正且完善的歷史。】
簡單舉個例子。
三國里最著名的人物當屬諸葛亮,很多人也將三顧茅廬視為三國演義里非常經典的禮賢下士的橋段,諸葛亮的出師表里也有著【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這種話。
但很少有人去關注,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曾經是【泰山郡丞】,而三國時期的郡丞這個職位,相當于現代社會的副市長,而東漢時期的官員任免,實行的是推舉制。
也就是說,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想當上這個副市長,上面還得有更大的官員提拔諸葛珪才行。
諸葛亮的先祖諸葛豐,曾任司隸校尉。
司隸校尉是京畿地區最高級別的地方長官之一,主要職責是監督京師百官及京畿地區的官員,能夠彈劾三公九卿乃至太子王侯,屬于是直接對皇帝負責。
硬要形容的話,這個職位幾乎等同于現代官職里的副果級。而稍微了解一些華夏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在華夏封建時期,特別是漢朝這種還沒經歷過【待到來年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門閥大清洗的歷史時期,大官員背后都是站著各自所屬的門閥貴族。
在這種背景下,劉備三顧茅廬,固然其中有諸葛亮是個天縱之才的因素。但也很難說這其中,完全沒有拜碼頭,借助諸葛家背后勢力與社會關系網的緣故。
除了諸葛亮之外,張飛其實也是如此。
張飛在《三國演義》里的描述是“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這種描述,再加上后來的人物刻畫,張飛這個人物似乎就是個賣酒殺豬的,但其實
劉備當年剛起兵,就是靠的張飛家族的資助,而張飛在初期階段就直接給劉備招了【300勇士】。
300士兵,放在整個歷史里,似乎什么也不算,但如果把視角切換一下,以普通人的視角去看到【招募300士兵】的這個問題
一個殺豬匠能招300名士兵?
家底有個幾百萬的小老板,開公司都招不起300個員工!
因此,張飛這個人物,也絕對不是《三國演義》里描述的那個殺豬匠,而是一個更類似大地主階級的地方豪強。
這也為什么冬川澈覺得【普通人看不到真正且完善的歷史】,這一方面是因為很多歷史書都有編撰者的主觀思想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