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小人,更不能輕易得罪!
林永昌這邊算盤打的啪啪響,三里地外都能聽見。
林家小院里卻籠罩在一派陰霾之中。
曹同光特地請來了裕叔,他就是蓮花村出的第一個秀才,年少時參軍,退伍后回到家鄉。
看到村里孩子小到四五歲,大到十歲出頭,成日里只會在田間嬉戲打鬧,荒廢時間,遂起了讓他們讀書的念頭。
可惜,蓮花村清貧,別說是建書院,就是請個正二八百的教書先生都成問題。
在幾年流轉后,裕叔捧起書本,誰也沒想到竟真的一路考到府學,還在四十歲那年,考中秀才。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蓮花村從沒如此熱鬧過。
眼看著連官府都對秀才相公尊敬不已,不僅免了每年的稅收,朝廷甚至還發銀子。
領會到讀書好處的村人們,終于動了送兒子去上學堂的心思。
可惜,蓮花村經濟基礎不好,能出門到六合鎮書院讀書的人家,一只手都數得出來。
從前的丁茂山一家算一個,現在的曹同光兒子算一個,剩下的,就是林家的孫子輩了。
裕叔得知林四郎考上秀才的時候,激動不已,時隔三十年,整整三十年,蓮花村終于又出了個讀書人。
以他對林家的觀察,林四郎的學識絕不止步于秀才,林家也不會只出一個有身份的兒孫。
一聽有人鬧事,還是過繼這種無稽之談,馬不停蹄跟著曹村長趕過來。
蹲在小院的石凳上,吸了半晌旱煙,終是無奈搖搖頭。
“俗話說:‘侄兒門前站,十門不斷后!’所謂的侄子,是除了親子外最親近的孩子,咱們大乾法律上雖沒有明確說過,侄兒有贍養大伯的義務,可法律之外還有人情。
有時候情意重千斤,比律法更得人心,四郎若是想日后仕途有望,萬不可得罪二人。”
曹同光道:“難不成要順了他們的意?那兩人一看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貨色,答應了一次,定有第二次更過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