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各家都在愁婚事
不是鳳仙自夸,林家妯娌婆婆都是一等一的和善人,門戶雖不高,兄弟們老實勤肯,從前當莊稼漢吃苦耐勞,如今入仕也是拔尖。
既沒有官宦世家子弟的陋習,也沒有山野莽漢的匪氣。
尤其是林四郎,更是兄弟里頭出挑的。
或許是從小在書本的浸潤下長大,舉手投足在鳳仙和張氏看來,跟這些日子見過的京都公子哥差不離,甚至還因那份骨子里的謙遜和善,更讓人親近。
按照舊俗,新年頭幾日不能生火做飯,所以,臘月二十九這天,要蒸饅頭。
誰家饅頭蒸得好,來年生活就會蒸蒸日上。
這可難不倒鳳仙,不管是北方的堿面饅頭,還是南方蓬松香軟的奶饅頭,只要從她手上做出來的,都好看又好吃。
準備的十幾籃子饅頭,是給鄰里親朋的,這是在六合鎮時的習俗,做得好看好吃才有面子,林家到了京都也沒舍棄。
禮輕情意重,剛出爐的面食,還熱乎著,隔著保溫的棉布香味一直往鼻腔里鉆,住在林家四周的鄰居,沒人覺得饅頭禮數太輕拿不出手,反倒個個笑得開心。
各家也給了回禮,或是自家小廚房做的點心,或是老家寄來的特產。
整條永慶街上,大多不是京都本地人,有的是升遷當京官在此地買了房,或是生意擴大,逐步由老家拓展到皇城根兒底下。
所以特產大多來自天南地北,不盡相同,都是些容易存儲的吃食,例如北方曬干的野菌菇,渭河以西熏干咸貨,往東面地區獨有的茶葉。
林老三記得韓忠義和周春是北方人,提著兩籃子堿面饅頭,騎上馬出了門。
到了永安侯府,才發現周春也在。
一聽林老三是來送北方饅頭的,二人聞著味道便知道一定正宗。
當兵的沒那么多講究,周春直接拿起一個塞進嘴里,這才將近日聽到的消息分享給二人。
“穆達金自縊的消息走漏,西戎人覺得是咱們朝廷嚴刑逼供,害死他們的可汗,北狄人趁西戎內亂,吞并大半牛羊,但凡是十四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百姓,全被強制征兵,狼子野心坦露昭昭?!?br/>
韓忠義神色沉重:“看來用不了多久,又是一場大戰,大伙兒珍惜當下安穩日子,沒準過了新年,官家發兵討伐北狄的消息便會頒布,屆時咱們幾個剛立過功領了賞的,定然在列?!?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