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本王也沒想到,她會在這個時候出手相助
攬月閣
這幾日,襄王妃如一朵凋零的花朵,整日靜坐于院中的石凳之上,望著那遠方的天際,期待著她的夫君襄王歸來的身影。她的眼神中充滿了期盼與憂慮,仿佛連那風中的每一片葉子都在訴說著她的思念。侍女們心疼她,多次輕聲勸說,可襄王妃只是輕輕搖頭,目光始終未曾離開那遠方。
她的面容憔悴了許多,仿佛短短幾日之間,歲月便在她的臉上留下了痕跡。那雙曾經明亮如星的眼眸,如今卻帶著幾分疲憊與滄桑。她的一雙兒女,年幼無知,每日圍在她身邊,用稚嫩的聲音詢問著父王的去處。襄王妃總是微笑著,輕撫著他們的頭,卻無法給他們一個明確的答案。
侍女小心翼翼地端來一杯熱茶,放在襄王妃面前,輕聲勸道:“王妃,喝口茶吧。您已經坐了一整天了,進去休息一會兒吧。您這樣憔悴,若是王爺回來看到,定會心疼的。”襄王妃微微抬頭,看著侍女手中的茶,卻只是苦笑一聲:“他會心疼我?他或許只會覺得我無理取鬧吧。”
侍女聞言,心中一急,連忙道:“王妃,您切不可這么說。王爺一直都很關心您的,您看他出征前還特意囑咐我們好好照顧您呢。”襄王妃聽了這話,嘴角勾起一抹嘲諷的笑意:“他待我,或許還有幾分情意,但也不過是因為我是他的王妃,面子上總要過得去罷了。”
“王妃,您怎么能這么想呢?”侍女焦急道,“王爺待您一直都很好啊,王府里那么多女人,也不見王爺對誰有過半分寵愛。”襄王妃輕嘆一聲,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情緒:“哼,那些女人,都不是他真正想要的。”
就在此時,攬月閣的大門緩緩打開,一道熟悉的身影出現在門口。襄王妃的心猛地一跳,她下意識地站起身,望向那門口的男子。那熟悉的身影,那英俊的面容,正是她日夜思念的夫君。
她愣住了,仿佛時間在這一刻停滯。直到襄王走近,她才如夢初醒般撲上前去,緊緊抱住他:“王爺!您終于回來了!”眼淚頃刻落下,她哽咽著道:“王爺,您知道我有多擔心您嗎?”
襄王緊緊地抱住她,輕輕拍著她的后背,安慰道:“讓王妃擔心了,是本王的不是。本王回來了,一切都好了。”
襄王妃輕輕松開了他的手,那原本盈滿眼眶的淚水如斷線的珍珠般滑落,她深吸一口氣,平復了心中的波瀾,輕聲問道:“陛下怎會突然改變主意,放過王爺了呢?”
襄王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情緒,緩緩道:“是朝中那些大臣們,他們聯合上書,為本王求情。而這一切,皆因榮華。”
“榮華?”襄王妃微微一怔,隨即眼中閃過一絲明悟,“妾身明白了,真是多虧了榮華。”
襄王長嘆一聲,眼中滿是自責與無奈,“我這個做哥哥的,真是無用,平日里什么都幫不上榮華,沒想到最后竟是她救了我一命。”
襄王妃輕輕拍了拍他的手背,安慰道:“王爺不必如此自責,榮華若是知道因為她而救了王爺,想來也會高興的。”
這時,景陽匆匆而來,面色凝重地跪在襄王面前,“王爺!”
襄王抬眼望去,見景陽如此神態,心知必有要事,便對他說道:“跟本王到書房來。”
“是!”景陽應聲而起。
襄王回頭對襄王妃說道:“王妃,本王還有要事需處理,你先回去歇息吧。”
襄王妃點點頭,柔聲道:“王爺平安歸來,妾身便安心了。王爺若有需要,隨時喚妾身便是。”
襄王微微頷首,帶著景陽走進了書房。襄王妃望著他們離去的背影,心中卻是不免生出一絲疑惑。
侍女見狀,輕聲問道:“王妃,您怎么了?”
襄王妃輕輕搖頭,此事定然不會如此簡單。那些大臣們為何會突然為王爺求情?王爺在朝中雖有些勢力,但還不足以動搖陛下的決心,這其中必有蹊蹺。
侍女不解其意,只得低頭不語。襄王妃心中卻是波濤洶涌,那些大臣們突然聯手,必然有更大的勢力在背后推動。而這股勢力,又能讓陛下回心轉意,那便只有……
襄王妃突然明白過來,眼中閃過一絲驚異之色,“原來如此。”
書房內,景陽跪在襄王面前,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激動:“王爺!”
襄王目光深邃地看向景陽,似乎早已預料到接下來的話。他淡淡地說道:“起來吧。”
景陽站起身,深吸了一口氣,道:“想來王爺已經猜到了。”
襄王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情緒,道:“是皇后幫了本王。”
景陽再次肯定道:“正是!”
襄王眉頭緊鎖,臉上露出擔憂之色,他沉聲問道:“陛下可曾察覺到什么?”
景陽搖了搖頭,回答道:“并沒有。鄭國公并未參與其中,此次聯合上書的大臣中,也并未發現鄭國公的人。不過,倒是有幾位王爺從前幫過的宗室,他們此次也站在了王爺這一邊。”
襄王聞言,不禁感慨道:“沒想到,鄭國公與楚王在朝中的勢力,已經到了這一步。他們的勢力滲透得如此之深,連陛下都尚未察覺。”
景陽接著分析道:“楚王作為宗室中最德高望重之人,他的影響力不容小覷。此次楚王府能夠出面相助,必然也是想得到王爺今后的助力。”
襄王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感激之色,道:“是啊!本王是該要去謝謝楚王和鄭國公。”
景陽遲疑了一下,還是忍不住問道:“王爺,皇后娘娘為何會幫您?她不是……”
襄王擺了擺手,打斷了景陽的話,他深吸了一口氣,道:“本王也沒想到,她會在這個時候出手相助。她這么做,必然是有著自己的目的。”
襄王心中雖然有些震驚,但更多的是竊喜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