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瀚剛剛制定完大同府的糧價,上報給朱元璋的奏疏還在路上。
燕京這邊,就已經(jīng)有人知道了消息。
文官們正愁不知道怎么對付朱瀚呢。
結(jié)果朱瀚自己,弄出了這么大的事,他們當(dāng)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哪怕有胡惟庸的壓制,彈劾朱瀚的奏疏,依舊如同雪片一般松緊皇宮。
當(dāng)朱元璋看到第一份奏疏的時候,差點沒起暈過去。
幾乎都要直接把這個,膽敢彈劾他兄弟的家伙,直接拖出去千刀萬剮了。
不止生那些文官的氣,也生朱瀚的氣。
這小子一貫就是如此。
要么就不做,一做就是驚天動地的大事。
大同旱災(zāi),這事朱元璋當(dāng)然知道。
這段時間,他也在想辦法調(diào)集糧食跟銀子救災(zāi)。
只不過,在朝廷上做事掣肘太多,哪怕是朱元璋想要做點什么事,也是需要走流程的。
現(xiàn)在朝廷這邊才剛剛開始籌備糧草,朱瀚那邊竟然已經(jīng)率先有了動作。
有動作也就罷了,竟然還是如此讓人看不懂的操作。
從早晨到到現(xiàn)在,朱元璋看過的彈劾奏疏,沒有一千也有八百。
這些奏疏有的慷慨激昂,在彈劾奏疏之中,朱瀚簡直就是十惡不赦的大惡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