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二章嚴懲不貸
聽到此言,眾百姓頓時歡呼雀躍,紛紛表示愿意配合,整個昌平縣衙前,氛圍一片祥和。
朱瀚看著這一切,心中微微一松,輕聲對朱標道:“標兒,今日只是開端,今后我們需更加細致,以免這些人再鉆空子?!?br/>
朱標目光堅定,輕輕點頭:“皇叔放心,定當不負眾望。”
夜幕降臨,微風輕拂,朱瀚與朱標緩步走在縣衙后院的青石小道上,遠處傳來百姓的歡聲笑語,仿佛整個昌平城都沉浸在一種久違的安寧之中。
朱標抬頭望著夜空,眉頭微皺,低聲道:“皇叔,今日丈田雖已初見成效,但心中仍有憂慮。百姓得償所愿固然是好事,可若此風推而廣之,是否會引起地方上的動蕩?”
朱瀚負手而立,目光沉靜如水,緩緩說道:“標兒,你說得不錯。政務如同治水,疏勝于堵。若是一味強行推進,地方官員難免生疑,甚至陽奉陰違。此次我們雖成功糾正了昌平的問題,可其他地方未必人人如李縣令這般……‘配合’。”
朱標思忖片刻,眼中閃過一絲堅定:“皇叔的意思是,要讓地方官員主動配合,而非逼迫他們?”
朱瀚微微一笑,點頭道:“正是此理。人心難測,但若讓他們看到此舉對地方有利,對他們自身有益,他們便會主動迎合,而非抗拒?!?br/>
朱標目光微亮,輕聲道:“皇叔,若是如此,以后或可設立一項獎懲之策。凡丈田清晰、賦稅合規、百姓安定之地,便予以嘉獎,不僅提升地方官員的政績,還可樹立良好的典范,激勵他人。”
朱瀚看著朱標,眼中流露出幾分欣慰:“你這法子倒是不錯,不僅能讓地方官員心甘情愿地推行此策,也能讓百姓感知朝廷的善意。然而——”他的聲音微微一沉,“如何避免官員虛報政績,粉飾太平,才是關鍵?!?br/>
朱標沉吟片刻,忽而一笑:“皇叔,此事不難。以為,何不選用在地百姓作為監督者?由各村推選出德高望重之人,每月上呈民意,形成雙向考核,這樣便可避免官員獨斷專行?!?br/>
朱瀚聽罷,微微頷首,目光中透著幾分贊許:“好主意。如此一來,既能拉近朝廷與民眾的距離,也能讓地方官員不敢懈怠?!?br/>
正說話間,一名錦衣衛快步而來,拱手稟報道:“殿下,王爺,李縣令請示明日再度召集鄉紳,商議丈田之后的細則,是否應允?”
朱標回頭看向朱瀚,沉吟道:“皇叔,這李縣令突然如此殷勤,怕是想借機挽回聲譽?!?br/>
朱瀚淡淡一笑,目光如炬:“此事既然是他主動請示,便不妨順勢而為。讓他明日召集鄉紳,但須請幾位熟悉田畝事宜的鄉里賢達一同參與,以防其再有敷衍之舉。”
朱標聞言,緩緩點頭:“皇叔所慮周全,明日之事,定會親自主持,務求妥善?!?br/>
次日清晨,縣衙大堂內,鄉紳士紳齊聚,紛紛拱手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