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我的校園生活
那個每天都要經過的巨石陣——菁華園
落日余暉的操場(還沒有修好,都是土)
青春汗水揮灑的籃球場
那個新完工的食堂我也沒有去過幾次,只有和朋友散步時會去
搬了三次家的居住(水泥廠的后院,縣醫院的背面的坡上,婦幼保健院的后面)
那一年媽媽做的美味,喝過的牛奶,一起睡過的小床
離別是萬分悲痛的,一如奶奶的離去,我的高中生涯結束了。那些年做過的卷子,那些年不敢流下的淚水,那些年的日日夜夜,都在那一次得到了釋放。只有經歷過高考的每一個人才會有的深切體會,我們去學校的后山上合影,我們用最初的智能相機留下記憶。還記得離校那天的下午,班主任和男生們啤酒大戰,那天的晚霞是粉紅色的。
我的大學
2011年9月,我赴約我的大學。此行是15歲一個人坐火車后,第二次長途旅行。不同的是這次是二舅送我上學,每年的開學季都會下雨,今年也是一樣的,雨持續下了半個月。那天我和二舅坐西安到咸陽的班車,誰曾想有南線和北線之別,我們坐成了北線。在大雨中我的行李箱濕了,隨后和二舅住在了酒店,等待第二天的報名。
報名當天人山人海,安頓好我后二舅去給我買了海綿墊子,他說我睡慣了軟床,宿舍的床太硬了。18年來從來沒有過的集體生活就這樣展開了。一宿舍的女孩子來自天南海北,性格各異,相處起來也挺費勁,尤其是像我這種不喜歡與人打交道的人。我還是每天上課,吃飯,睡覺,洗澡。不同的是,我從第一次的翹課,愛上了翹課。我的大學非常小,開玩笑說還沒有我們高中大。我的翹課時間有時我會去圖書館看書;有時會去市中心的湖邊坐坐,看著一池湖水,我的心能夠得到平靜。
大二換宿舍后歡歡和娟楠成了我的好朋友,我翹課的時候她們替我打掩護。大學的生活只有去找marry的時候我是開心的,不知道為什么集體生活讓我厭惡,或許是從小討厭吵鬧和人多。我會去她的學校找她,不知道是不是上天注定,我們報志愿的時候并沒有商量,但是巧的是她的學校離我學校5分鐘車程。我喜歡她的大校園,喜歡她的宿舍,喜歡她的食堂。大三時,她要去西安實習了,成為一名白衣天使。而我最后一次去她的學習送別了她。
渾渾噩噩的三年,她開始工作了,而我還是個無能的學生。2014年,學校組織去上海實習,說是學校行為,其實到了那邊要自己找工作,自己找住處。帶著爸爸新給我買的Iphone5,拉著行李箱,未知等待著我們。10天的酒店穩定住所結束后,我們幾個湊數字的同學租住了一套兩室一廳,每個月3100,押一付三一萬多。就算四個人分攤,每個人也要三千多。在那之前我對錢真的沒有概念,只覺得一萬多真的好多啊,問家里要了錢,我們開始布置我們的小屋,買了簡單的被褥。
上海的這段經歷還是讓人難忘的,如今還有幾個同學在上海這個魔都扎根。可是,懶惰如我,最終還是沒有勇氣留下來,我真的沒有一技之長。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跑遍了上海的五個區最終決定在一家貴金屬的銷售公司。那時,我們不懂工作是什么,每天就是上班下班,像個機器。就這樣,三個月后我們沒有任何成績,我辭職了。本打算在上海玩玩就回家,可是上海真的好大。我只一個人去了外灘,去了科技館,留下了我對上海最后的足跡。
2014年7月我啟程回歸我的故土,半個月后妹妹來到了這個世界。對于妹妹的到來我是喜憂參半的,但是我尊重爸媽的決定。自此我有了我的牽掛,妹妹就像我自己的孩子。妹妹的到來讓相看兩厭的爸媽關系得到了緩和,但是撫育孩子的艱辛遠比他們想象的要多。
2014年11月,我又再次見到了我的好朋友marry。此時她已經在西安城有了一席之地,盡管那時的住所和現在相比簡陋了很多,但是對于無家可歸的我已經很好了。那一個月了我用盡了我的所有能力去找工作,無奈還沒畢業的大學生沒有人要。最終,我在七天連鎖酒店做了一名前臺。在那里工作幾個月時間里,我很開心,有比我小的妹妹帶我,就這樣我又學會了一項技能。
我這個人,就是比較隨遇而安,沒有什么野心抱負,我相信一切上天自有安排,就像我相信我以后一定是相親結婚,但是我遇到了王先生。
在酒店的日子,收銀肯定會賠錢,起初我賠了不少。一個月1900的工資管吃管住,我倒沒怎么花。這些錢過年去爸媽身邊我給他們買了不少東西,給小妹的,給爸媽的衣服,玩具,我能想到的我都買了。這筆錢是我自己掙得,花起來輕松不少,減去往返機票和這些,我還有一部分錢,對于那時我的來說,足夠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