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988一直存在
元朝一共設立了六十個宣慰司,每個宣慰司下轄幾個州,主要起到聯結、溝通上下兩級行政單位的作用,似乎有點像“傳聲筒”,本身并不具備完整的行政職能,而且名字大多比較冗長,比如“山東東西道宣慰司”、“廣西西兩江道宣慰司”。
明朝取代元朝后,地方行政設置又一次發生大變更,“行省”變成“布政司”、“州”變成“府”,內地的宣慰司全部撤銷,只在西南邊陲予以保留,朱元璋和朱棣都設立過多個宣慰司。
其實宣慰司并不是一個固定稱謂,明朝史書也有“宣撫司”、“安撫司”、“招討司”等名稱,它們的實際職能基本相同。
從“宣慰”兩字可以看出,宣慰司的職責是代表皇帝及朝廷傳達政令、撫慰百姓。
明朝后來將這些宣慰司整合為“三宣六慰”,“三宣”指南甸、干崖、隴川,三個宣撫司,“六慰”指是車里、緬甸、木邦、八百大甸、孟養、老撾,六個宣慰司。
“三宣六慰”全部位于明朝西南陸地邊疆,對鞏固邊陲安全及穩定起到了很大作用,而而遠在南洋之濱的舊港宣慰司,體現出來的則是明朝乃至整個中國古代經略海外的巔峰時刻。
以爪哇島為核心的滿者伯夷王國打敗了元朝后信心大振,不斷攻擊蘇門答臘島上的三佛齊王國殘余勢力,最終在1397年將其徹底滅亡。
不過,滿者伯夷王國沒有在蘇門答臘島建立起穩固統治,島上陷入一片混亂,當地華人紛紛涌向舊港避難。
元末明初的戰亂使更多華人下南洋,使舊港等地的華人數量大增,一些華人武裝力量趁勢而起。
他們亦商亦盜,擁有不弱的海上武力,實際控制著舊港,與滿者伯夷王國時和時戰,與獨立王國無異,最多表面稱一下臣。
隨著大批阿拉伯商人和移民來到印尼群島,伊斯蘭教開始傳播開來,以商業為主的舊港華人受到了影響,舊港一支華人武裝力量的首領施進卿就是穆斯林。
在永樂皇帝朱棣的治理下,明朝的國力進入鼎盛期。
永樂三年,為了向海外萬邦宣示大明已經取代蒙元成為中華正朔,以及弘揚大明的繁榮昌盛,朱棣派遣鄭和率船隊下西洋。
這里的“西洋”是指“南洋”以西,也就是現在的印度洋。
鄭和的船隊有二百多艘船只,不僅配備了兩萬余名水手和士兵,還滿載著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商品用來賞賜和貿易,從南洋、西洋帶回來的香料、珍稀木材、金銀等貴重物品,同樣充實了明朝國庫,獲利頗豐。
龐大的財富,也吸引了無數雙貪婪的眼睛。
盤踞舊港的陳祖義,得知鄭和船隊載有大量從西洋帶回的奇珍異寶,決定在船隊返航途中予以截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