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風雨欲來
“大周的內斗,要不是牽涉到大人家的冤案,本來我們該樂見其成才對。”張震挺惋惜的神色。
“為何?”墨紫問。
“大周和大求兩國皆強,若打起來,大求必定要將派在玉陵的兵力抽調過去,全力應戰(zhàn)。如此一來,二皇子的兵馬就有奪取城池的機會,哪怕只是一小片,也可作為盤踞之地,這仗今后就有得打,而且打得越久,復國的可能性越高。玉陵多水鄉(xiāng),大求船好,但水兵戰(zhàn)技遠不如玉陵兵靈活擅用,可利用這個弱點進行攻防戰(zhàn)。”張震能文能武。
“害我元氏滅門的真兇,其實已經(jīng)不用找了。”
元澄這話一出,李硯露出了欣慰的目光,接道,“大人說得不錯。將來耍那陰謀詭計想要取代當今皇帝的人,就是大人的仇人。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只要知道了對方是誰,以大人之能,難道還怕沒有機會讓他血債血償?”
“李老知我。”元澄淡然一笑,“也許不用我出面,大周皇帝就替我雪恨了,若是我的仇人行動失敗的話。總之,以如今的情勢來看,暫時不必耿耿于懷,更何況,我已經(jīng)等了那么多年,不在乎再等等。”
“既不報仇,也不管事,那我們還留在這里做什么?”墨紫有點期待。
“還是這個字——等。”元澄回道。
所謂的等,也不是什么事都不干,要打聽消息,要掌握動向,要在乖乖當好嫌疑犯的同時,準備好自己的退路。
果然,幾日后,皇帝迫于各方壓力,讓了一步,將禮王從天牢中提出,但是沒放回家去軟禁,而是撥皇宮一處,允許有限的家眷陪同。
軟禁也有具體的說法。禮王的軟禁是貨真價實的,里面所有人不能外出,吃食都由專人送入,凡探訪之人必須經(jīng)過皇帝允準。而元澄的軟禁有很多水分。除了元澄絕對不能出府,府里其他人經(jīng)過千牛衛(wèi)盤查之后可以出入,一日限一次。來客照接待,事后由千牛衛(wèi)上報皇帝即可。墨紫最特殊。她是女官,在扣上同謀罪名之前,千牛衛(wèi)是不能攔著她進進出出的。
后來有人就此事上折子參墨紫,說她不知禮儀廉恥,放著自己的司正府不住,卻和元澄住在一個府里,完全不避嫌,有失女子之節(jié),要皇上將她削官,查她是否參與行刺。
墨紫還沒再寫個大白話折子,就先有人替她說了話。
蕭家二郎上折:墨紫本是元澄手下大掌事,早前就住在元府里。皇上能知道并認識墨紫,進而起用,也是清楚這些的。行刺之案,墨紫一人獨保元澄,其心坦蕩,行為光明正大。現(xiàn)在來追究同住一府,毫無道理可言。男女同住一府,不見得有私。拿此說事之人,家中難道無丫頭小婢。若有,是否那些女子也都失節(jié)。墨紫由皇上青眼封為女官,本就較大丈夫不遜色,所作所為不得以一般小女子為準。她與元澄原有主從之恩,舊主蒙難,她不畏人言,敢與共同進退,乃是忠義之舉。
蕭維這折子也讓劉寧在朝會上念了,眾官嘩然。
立時,有墨紫的憎惡者船司司正率舊部將矛頭對向蕭維的觀點,說元澄刺殺皇上主謀之嫌尚未洗清,墨紫作保,亦為同謀,何談忠義。
司正那邊交了折本,這邊楊凌再駁,說元澄是否有罪還無定論,單從墨紫之舉來論,為何不能用忠義一詞。三國曹操忠義否。他寧可我負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負我,但對關云長的忠義賞之重之。關云長忠義否。對敵人來說,他是殺神,對劉備來說,他是兄弟。誰敢說關云長不忠義。再者,盜亦有道,強盜之中也不乏忠義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