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老中醫的醫囑
聽到羅大夫的這番解釋,姜小寶頓時覺得羅大夫說的非常有道理,而且通俗易懂。羅大夫不愧是十里八鄉出名的老中醫,果然對中醫理念研究的透徹。
搞清了這個些問題,姜小寶又問羅大夫,如果做個手術,將腫瘤割掉,豈不是會讓體內癌細胞大量減少?那么為什么手術還無法治好癌癥呢?
羅大夫微笑著道:“這個問題也很容易解釋,我剛才說了,癌細胞只適合在比較陰寒的地方生存,遇到熱的環境它就不行了。”
“癌癥病人一旦做完手術后,必定會氣血大虛,大傷元氣,這樣會使病人的整個身體都變得陰寒。”
“在這種情況下,雖然通過手術切除了腫瘤,也使得人身體內的癌細胞數量急劇減少,但是卻因此創造了適合癌細胞生長的大環境。”
“這樣用不了多久,癌細胞便會再次瘋狂的生長起來,從而擴散到全身,從而加速患者的死亡。”
聽到這里,姜小寶點了點頭道:“那化療呢?化療不是可以殺死癌細胞嗎?”
羅大夫又微笑道:“化療藥物雖然能殺死癌細胞,但同時也能殺死正常細胞,這樣也會使病人的體質變差,嚴重損傷病人體內陽氣,導致病人身體陰寒,創造出更適合癌細胞生長的大環境。”
聽完羅大夫的分析,姜小寶笑道:“我明白了,不過我還有一個問題,是有些質疑中醫的,您聽了千萬別生氣。”
姜小寶說完這句話,便靜靜的盯著羅大夫看,等待著他不生氣的回答。
得到羅大夫的許可后,姜小寶才開口問道:“既然您說中醫通過“行陽”的方法就有可能控制癌癥、并治愈癌癥,那么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中醫開的開的中藥都不太起作用呢?有些甚至連個小病都治不好,這是為什么?”
羅大夫對姜小寶贊嘆道:“小伙子很會動腦筋嘛!你提的問題都非常典型。”
隨后羅大夫喝了口茶后解釋道:“現在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很差,再加上中醫的衰落,醫患關系緊張等因素,很多中醫都不敢下重藥。開方子時還是按古書上記載的藥量開,這樣就導致療效很差。”
“因為在古代,中醫所用的藥材都是野生采摘的,即使種植,也都是按年份要求采摘的,所以藥材質量很好,用量相對較少。”
“而當今社會,很多人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藥材基本上都是大棚種植的,而且年份大多數都不到位,所以藥材的質量很差,如果再不加重藥量的話,那根本就治不了病。”
說完這些,羅大夫又喝了口茶繼續道:“中藥治病必須要達到兩個要求才能治好病,第一個要求就是藥方要對癥,也就是認病要準。”
“第二個條件是在藥方對癥的情況下,藥材用量要足,只有藥量到位了才能起到藥到病除的作用。”
(本章特意寫了比較多的中醫方面的知識,都是真實可靠的,希望能對大家有些許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