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坐禪谷
正喝茶呢,從遠處過來一老一少,老者佝僂著身體,哼哼嗨嗨的,許是累了,也停在茶攤,要了一碗茶。身邊的女子,卻格外的引人注目,很像自己以前見過,又不認識啊。可能是夢里見到過的,柔發似水,發質軟而細,光澤清爽,不是直瀑式的,扎著常見的馬尾。兩縷劉海分別劃到耳畔后,時而不聽話的斜倒在眼幕。微風吹過,卷到嘴角幾根,在嘴里涮了下,如蜻蜓點水般逃走了。額前風吹雨,天閣飽滿,有飛鴻愁云凝成霜,也有溫柔細雨綿綿。眉頭緊蹙,又緩緩兩邊游離,留下了淡淡的川。柳葉眉,眉梢高挑,斜入云鬢。一汪秋水,眼波流轉,顧盼生輝。雙眼皮,杏眼如炬,黑白分明,黑眸子,黃褐帶著黑色,婉然一笑,有慈善,溫柔。鼻梁俊朗,棱角分明,鼻尖橢圓,與鼻翼兩側相輔相成,精致而不華麗,莊重不失優雅。人中略長,人中長,長壽之人啊,唇紅齒白,櫻桃嘴,唇線起伏,洪波涌起。腮邊隆起,恰似薔薇別有韻。臉龐有幾顆淡淡的雀斑,在昏暗的燈光下,訴說著陳年舊事,那是流年歲月痕跡。下頜方圓,幾時雙,不知今夕是何年?舉目凝望,好像對方發現自己被別人看了,用纖纖玉手掩著半張臉,害羞的臉都紅了。李捕頭是一種職責習慣,在不同場合習慣性的觀察人,這一看,發現自己失態了,也意識到不妥之處。于是結了茶錢,把老者的也算了。邁步向前,離開了茶攤。
坐禪谷,是個好地方啊,風景這邊獨好,也是修行的好處所。不少道家仙人到此,打坐參禪,悟道。右行約一里路,有吊橋,從吊橋才能到對面山上。在上面走動,下面是萬丈深淵,木板鋪就的橋面,胳膊粗的鋼絲鎖鏈,很結實,讓人心里踏實。即使有狂風大作,來回搖擺,也紋絲不動,行越半炷香的時間,就到了橋的另一頭。山近在眼前,山石嶙峋,石猴,石象,似鷹如犬,如云中鶴,瑤池仙女,疏桐上弦月等,看什么像什么,奇妙無比,有如仙境一般,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過橋不大會兒功夫,說著笑著就到了北邊的湖,湖的面積不大也不小,依山傍水,山石都是光禿禿的,水藍汪汪的,湖光瀲滟,一湖春水向東流。讓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千古名句,青山春秋藏大圣,萬千石筍如天劍。鬼斧神工山連山,飛來石上天外天。臨水有木橋,石階,卵石鋪地,穿水而過,腳下是水,頭上是山,人在山水之間。東坡有言,山間之明月,江上之清風,目遇成色,耳聞成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在這里,身臨其境,心曠神怡,領略了其中的樂趣。山路十八彎,都是石梯,蜿蜒曲折,有陡峭的,坡度高,人都佝僂著身軀緩緩爬升。累了,有涼亭,亭臺樓閣,雕欄玉砌,長條石椅,李捕頭休憩一會兒,歇歇腳。繼續上行,走一線天,很窄的一道山縫,體型胖的,必須走頂上過,怕卡在里面出不來。最窄處要側身,不然卡住,過不去的。過了一線天,上行不大會兒,就登頂了,有飛來石,也有傳說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坐禪谷,風光綺麗,石筍或隱或現,樹葉也不解風情,吹動的如此無力。
李捕頭坐到樹下,讓涼風吹拂臉龐,定睛往遠處看,大好河山,山川錦繡。從懷里把圖拿出來看看,果然和圖上一模一樣。坐禪谷不在山頂,而是從山頂向西有一條曲徑,有一座孤峰,如同樹干上的樹杈伸出去的一個小枝。平時是沒人去的,也沒人敢去,哪是小路啊,簡直是一道線,山的脊梁,很窄很窄,上面都是青苔,滑溜溜的。兩邊都是深邃的山谷,看不到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