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政治信譽,蕭規曹隨
呂后讓人給白駿賜座,讓他離自己近一些,畢竟自己也四十多歲了,太遠了有些聽不清。
“多謝太后!”白駿行完禮后施施然落座。
“太后如此想要除掉趙王和戚姬,臣以為除了舊怨以外,還是怕那些宗親王侯,趁著新帝繼位未穩,而有所動作罷了。”
呂后點頭,白駿繼續道:“關于戚姬的事,此乃太后家事,臣不做評價,但是對于趙王之事,需要慎重!”
呂后見白駿并不阻止自己報私仇,臉色也好很多了便道:“還請長史說吧!”
白駿繼續道:“而今天下初定,最近的戰事也就是前兩年才結束,百姓思定,不想要戰爭,故而如果不是外敵入侵,哪方挑起戰爭,哪方就一定會失去民心,就一定會失敗。
其次,如今各位諸侯王年紀都尚小,最小的一個也就只有五六歲,所以太后并不需要擔心有諸侯王起兵爭奪帝位。
又說如果有人挾持諸侯王,打著繼承皇位的名號,起兵造反,其實不必中央出兵,只需一紙詔令,叛賊就將被周圍諸侯國和郡縣兵解決。
因此此時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實行仁政,減少對民眾的驅使,減少對外的戰爭,讓百姓得到休息,這樣天下萬民都會感念大漢,也都會感念太后,甚至于陛下,如此看來,時間越久,陛下的帝位也就越穩固!”
“哀家知道,這也是蕭丞相所做的。”
“再一個關于趙王的處置問題,太后也該知道,陛下的確是想要保住趙王的性命,但是這并不代表陛下會保障趙王的王位啊!
臣之所以贊同陛下見太后,行保趙王之事,是因為這對于太后穩定天下有很重要的原因,太后有所不知,我白氏在幾百年的發展中,終結出了一個詞,名叫政治信譽。”
“政治信譽?”
“是的,政治信譽,就拿我白氏來說,我們一直以來遵守的就是言必行,行必果,只要是白氏許下的承諾,就一定會辦到,這也使得不管是百姓,還是其他家族包括先帝都十分認可白氏的信譽,畢竟幾百年來,白氏幾乎都沒有失信過。
也正是因為白氏的政治信譽,才致使先帝沒有像除滅其他諸侯王一樣,直接帶兵攻打白國,反而遵從留侯的意見,先禮后兵,因為先帝知道,只要我們同意了不反對他,就一定不會反對他,他不會擔心白氏會威脅到他的帝國。
而太后此時缺的就是政治信譽,如果太后真的因為這事將趙王殺了,這一定會引起其他劉姓諸侯王的警惕,即使他們會因為中央的強勢而后退,但是也絕不會妥協,這一定會給后面留下隱患。
到那時,劉姓諸侯王一定不會認為這是皇帝的決議,而是會認為這是太后為了呂氏,在壓制劉氏,到時候,本來處于合作關系的呂氏和劉氏一定會爆發激烈的沖突。
這讓陛下又該如何決策呢?是因為孝順而支持太后的呂氏呢?還是因為同姓劉而支持宗室的劉姓呢?您這不是在為陛下留下后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