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白國新政
在白國,最普遍的不是遍地的酒樓,而是學堂。
白國有一套極為成熟的學堂體系,白國少年,從六歲起,將會自動獲得入學資格,進入當地官府開辦的學堂學習,若是當地沒有學堂,則可以進入離自己最近的任一學堂學習。
不過基本上,每個縣都有五六個學堂,甚至有些大一點的亭里,都會設有一個學堂,而有些位置實在偏遠,離縣城太遠,幾個亭里會在距離所有亭里最近的亭或者里,設立一個簡易學堂。
學堂分為上中下三個班,下班年齡在六至十二歲,中班年齡在十二至十五歲,上班年齡在十五至十八歲。
每次升班,學堂都會有一次考試,三次考試的綜合平均成績最高的前十人,將會自動獲得進入白氏學府的入學資格,前三則可以獲得學費全免的優惠。
進入白氏學府學習三年,第一年會舉行新生測試,自己選擇三個科目。每科成績最高的三人進入太白書院學習兩年,而只有通過了結業測試,才能獲得學府和書院的認可。
白國的官吏大多從白學和白院中挑選,每年官府會在府院舉行選仕,三個年限的學子都可以參加。
通過夫子推薦與官府測試的人,可以獲得白國官身,成為白國官吏,而且保留在府院學習的資格,不過每年官府只挑選百人。
人們將這百人稱之為官選生。
為了管理學堂和白學、白院,除了府院由白王親自負責外,另設司學,靠掛在司徒府,司學府置司學卿一名,秩兩千石,佩青綬銀魚??;司學長史一名,秩六百石,佩無綬銅魚印;秩司學主事數名,秩百石,無綬銅魚印。
而對于不同的戶籍,白國的收稅不一樣。
對于農籍,只需要每年交足田畝產出的兩成即可,沒有其他的諸如人頭稅等稅種;
對于民籍,需要每年到當地官府找官吏報備一年所收,提交賬簿,報備家庭情況,只需要繳納官府所規定的超出部分的稅金,其余不需要繳納;
對于軍籍和匠籍,只需要完成每年官府規定的任務就好了,其他的不需要繳納。
對于商籍,規定與民籍差不多,按時到官府報備和提交賬簿,繳納超出的稅金,而且,只要足額繳納每年的稅金,就可以得到一張憑證,此憑證在白國范圍內,可以免交過路商稅,不過不許交給他人使用,違者重罰。
而因為如此,白國取消了徭役制度,每當有需要修繕的建筑和道路或什么工程,官府會付出足夠的雇金,不會像大漢一樣,去其他地方服役,還要自備干糧。
為了管理白國繁雜的戶籍和稅賦、稅金,白國專門設置了兩個部門:司籍、司稅,其與司學府秩俸相同,等級相等。
他們都屬于白國司徒府所屬,白國以大漢官制為基礎,又加入商周舊制,建立了專屬白國的三公制度,也稱之為小三公,即司徒、司空、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