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朝政廢白籍土斷,五斗米晉國紛亂
且說晉國自從司馬道之掌權以來,朝政日漸荒廢,甚至最后與天子司馬曜一同玩樂,奢靡至極。
因為太過于貪圖玩樂,使得司馬道之無法長時間處理政務,便將所有政務交付于其子司馬元顯。
及后司馬曜醒悟,想要重新奪回朝政,卻被司馬元顯聯合與司馬曜有嫌隙的張貴人,將之捂死榻上。
司馬曜死后,司馬元顯父子擁立了皇太子司馬德宗繼位。
可笑的是,司馬德宗智力缺陷,就連冬夏的都無法區別。
因此司馬德宗繼位后,晉國皇帝的權力再次大大下降,使得朝外許多將軍實際上已經自立,不受君命。
朝內的權力也完全的落在了權臣之手,即司馬元顯父子。
多年來以司馬父子為首的上層朝貴昏庸享樂,絲毫不顧地方的發展。
使得地方豪強橫行霸道,官吏形如豪強鷹犬,烏煙瘴氣,百姓苦不堪言。
再有晉廷創立之初,為了管理南下的被人,設立大量的僑郡橋縣,專門設置一種戶籍稱之為“白籍”。
因為白籍之人沒有土地,所以并不存在繳納賦稅一說。
隨著時間的推移,多次北伐的失敗,使得北人不得不在當地生根發芽。
其中,北人中的上層豪族成功在當地擁有了大量的田地莊園,而下層百姓則多淪為了豪族的部曲、佃農。
而因為僑人是白籍,所以不需要繳納賦稅,而一直居住在當地的舊人卻承擔著大量的賦稅,形成了僑舊矛盾。
為了解決國內的僑舊矛盾,晉廷便多次實行的“土斷”的政策。
即以土著為斷,重新整理戶籍,將當地百姓不再分為僑人、舊人,一律在所居郡縣編入正式戶籍,取消對僑人的優待。
桓溫、謝安都推行過此策,實行后,一時間財阜國豐,豪強肅然,國內矛盾得到了極大的緩解。
可是隨著時間再次推移,接受土斷的僑人開始回過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