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護偏科初心不在,眾怒起身死族消
保定六年,多位大臣、牧守以天子早已及冠,上書請讓宇文護還政于天子。
奏表內含宇文護“只能掌政令,而不能掌軍權”的諷刺,也暗指宇文護不是忠臣,意欲專政。
雖然宇文邕極力駁斥了這些人的上書,言自己年歲尚幼,很多事情不能理解,必須仰仗宇文護。
又說宇文護乃國之忠臣,不可擅自妄議,還下旨加食宇文護封邑,以表帝心。
但此事還是讓宇文護感到了威脅。
天和四年(保定十年)
幾年的時間里,隨著宇文邕的年歲漸長,讓宇文護執政的合法性越來越低,朝野中開始出現對他的口誅筆伐。
而這股風氣愈演愈烈,這股風氣中央與地方都有,大有漢末討伐董賊的氣勢。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宇文護一直想要改立新帝,但根本找不到宇文邕的一絲錯處。
甚至宇文邕對待宇文護的態度和恭敬,比之自己的兒子還要順從,讓宇文護找不到動手的理由。
于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威權,宇文護不得不違背本心,大肆在朝野安插忠于自己的親信,不再如同以往量才而用。
使得之后很多宇文護任命的官員,德不配位,以權謀私。
再有宇文護的幾個兒子與他性格寬厚,不貪不占不同,反而十分貪婪,不僅放縱部下,仗恃著宇文護的聲威權勢賣官鬻爵。
還欺上瞞下,伙同鮮卑等胡人出身的將領橫行霸道,殘害百姓,毫無顧忌。
自漢以來,胡人開始崛起,雖然如今依舊以漢人為主,但胡人的勢力經過百余年的發展也不容小覷。
特別是因為許多胡人經過數代與諸夏文化的融合,已經完全融入了諸夏體系,行為舉止除了略微豪放,已經與漢人無異。
這部分人可被稱之為熟胡。
但因為北方與草原緊緊接壤,加之夏以來寬容的民族政策,使得不斷有沒有接受漢化的胡人擔任朝廷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