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陰謀出職業軍士,邊將重組西南告急
天寶六載十月,雖然河南血案、諸鎮聯名彈劾宰相等一系列足以影響一國的政治事件,在李隆基一力彈壓,以及李林甫讓權疏財退至崖邊的結果落下帷幕。
但政治影響力卻仍舊存在。
在諸鎮聯名中,朔方河東河西隴右四鎮節度使王忠嗣,引起了李隆基與李林甫的關注。
身為鎮守邊疆的重將,手握十余萬邊軍的節度使,西北軍鎮第一人,在政治中站隊,顯然是不理智的。
十月,王忠嗣下屬將軍董延光進攻石堡城失利。
早些時候被李林甫安插進西北軍中的親信,濟陽別駕魏林察覺先機,搶先找到董延光。
“將軍乃王公麾下大將,石堡城不過一小城而已,如今攻堅失利,損兵折將,朝廷定會問責。”
“王公乃西北魁首,往昔被陛下引以為養子養在宮中,今朝廷論責,定要落在將軍身上了,免爵奪職算是輕的,就怕身陷囹圄,流放大洋,悔之晚矣。”
董延光被說的心頭發顫,驚懼的向魏林請求一條活路。
魏林便說出了轉投李林甫的辦法。
“將軍知道,李公任相十余年,自大唐立國以來未有如此長久者,可見李公在圣心久矣。”
“再說前半年李公被諸鎮誣陷彈劾,最終怎么樣,李公照舊全身而退,可見李公能力如何。”
“不瞞將軍,朝中對王公早有非議,就連圣人也對王公不似以往那樣親近。”
“為何?一者王公擅自插手朝政,乃邊將之大忌,二者王公得罪李公,焉有好下場。”
董延光被說動,但仍舊對背叛王忠嗣心有不甘。
魏林接著說:“在下素知將軍之忠義,然而將軍焉知王公之危險乎?”
“請先生解惑。”
“王公出鎮朔方、河東、河西、隴右四鎮節度使,威震西北邊陲,各族不敢稍微侵占,此乃王公之威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