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既然這樣,紹便帶著姨娘大喬前往襄陽
劉武聽著龐統說到曹操在對張魯派出使者,而己方也應該對張魯招安。
劉武為何會感覺自己或許能夠兵不血刃拿下漢中?讓張魯投降?
這其實也有先例。
因為在歷史上,張魯在繼承祖業后,不僅繼續傳播五斗米道,還成功地在漢中地區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權。
張魯的統治時期,漢中地區相對穩定,他通過一系列寬惠民眾的政策,如設立義舍免費向行人提供吃喝、教育教民講誠信不欺詐、對犯法者給予寬宥三次等,贏得了當地百姓的支持。
他與益州牧劉焉及其子劉璋之間因利益沖突而多次交戰,最終成功割據漢中。
在曹操統一北方后,張魯面對曹操的大軍壓境,選擇了投降而不是頑抗到底。
這一決定雖然讓張魯失去了漢中地區的統治權,但也為他贏得了曹操的優待和信任。被封為鎮南將軍、閬中侯,食邑萬戶。
張魯選擇投降而不是抵抗曹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實力懸殊:曹操當時已經統一了北方,勢力強大,擁有雄厚的兵力和資源。相比之下,張魯在漢中的勢力雖然穩固,但難以與曹操抗衡。
陽平關失守。這一失敗讓張魯意識到繼續抵抗的困難。
政治考慮:張魯可能認為曹操作為大漢丞相,投降曹操意味著歸順朝廷,這對他個人和漢中地區的長遠發展更為有利。
還有曹操的優待政策:歷史上記載曹操對張魯投降后給予了豐厚的賞賜,如拜鎮南將軍、封閬中侯,五子皆封侯等。這些優待可能吸引了張魯選擇投降。
所以,張魯選擇投降曹操是基于實力對比、政治考慮、曹操的優待政策以及個人因素等多方面的考量。
張魯嚴格意義上說,其實并不是頑固的土皇帝做派。
這家伙是有權衡利弊的意識的。
“這樣,孔明,你去請示陛下,封那張魯為鎮南將軍、閬中侯,食邑萬戶,讓其歸順,斷絕其投靠曹操可能!”
劉武微微沉吟,便很快給了龐統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