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人員空缺
“國子監太學生?”
徐庶聞言說道:“他們確實能夠擔任這種基層小吏,但這樣對他們來說是不是太大材小用了?
況且,結算是全用,人數也遠遠不足。”
“大材小用?朕可不這么覺得,這些國子監的學生,可是將來官員的預備選員,這次參加賑災,是多好的歷練機會,不僅能夠增長閱歷,還能提早積累做官經驗,還解決了朝廷賑災官員稀少的問題,真是一舉多得,好了就這么定了。
朕待會就讓中書省擬旨,然后去國子監宣旨吧。
在宣旨的時候,可以告訴他們,往后國朝十年的官員調度,這次長江賑災的閱歷,是重要的選評標準!這樣的話,就可以了。”
“皇上,那接下來的缺口呢?”
徐庶繼續說道。“這接下來的缺口。”
李恪想了一會說道:“接下來的官吏缺口,可以從各州府道參加科舉的士子們選取,告訴他們,這次往后十年的科舉,將不再是在長安進行,而是在長江災區上進行。
所有想參加科舉的士子,就必須去長江災區為官吏四年,四年后憑成績擇優選擇入朝為官,太學生則是三年為期,三年后是走是留,可以繼續選擇。”
“徐愛卿,朕這個方法可行?”李恪笑著問道。
“皇上圣明!”徐庶道。
“好了,我既然幫你們解決了官員人手問題,那么剩下的事情,就由你們中書省解決了。退下吧。”李恪說道。
“是,皇上。”
徐庶退下后,李恪就開始查看離開三年后各省上差到中央的奏折,一步步查看,一直持續到深夜。
第二天一早,李恪和眾朝臣在朝堂上又討論了關于賑災的各個事情,下午就有一道旨意下達到國子監太學生,引起太學生一片沸騰,再之后就是踴躍報名。
因為國子監太學生里,除了那些家里有官員門路的,剩下的都是要等官員空缺,當一當后補官員,而這后補官員后補多久,就看你的門路和運氣了,運氣好了,第二天就有了空缺,要是趕上運氣不好,一般要等到兩至三年,其中最慘的,就是要等到二三十年甚至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