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稅收的問題
但李恪并不打算那么做了,因為在他看來,若不是之前那么多皇帝在喜慶日時,動不動就大量釋放囚犯,搞什么大赦天下,讓那些殺人犯,搶劫、強奸、盜竊等犯隨便出入監(jiān)牢,他都不打算讓那些囚徒罪降一級,時間限制別說一天了,一刻都不行。
至于的口賦,這兩個月出生孩子的口賦,對整個大唐來說并不算多,所以沒了就沒了,蚊子肉而已。
不過那么大唐境內(nèi)縣級以上城鎮(zhèn)不設(shè)宵禁,確實是李恪的本意,因為在李恪的心里,他還是十分希望大唐的經(jīng)濟繁榮起來。
因為只有經(jīng)濟繁榮起來,才能讓大唐人民的生活質(zhì)量變好,稅收也會漸漸多起來。
對于這個時代的商人,李恪心里還是比較無感的,不過,對于那些商人應(yīng)該教的稅,他倒是很有興趣。
在李恪的心里,這些在大唐境內(nèi)生活的商人,以后就全部都是他的錢袋子了。
并且,李恪今后會專門給商人制定稅收政策。
現(xiàn)在在李恪心里,就已經(jīng)打好了草稿,按照最初的變化。
以年入五十貫為大唐的中產(chǎn)階級來算,李恪打算將稅收定在六十貫為標準,年入六十貫的個體,每年交百分之零點五的稅。
年入七十貫的個體,每年交百分之零點七的稅;
年入八十貫的個體,每年交百分之零點九的商稅;
年入一百貫的個體,每年交百分之一點二的商稅。
以此類推,等到有年入一千貫的個體,每年交百分之二十的商稅,
年入一千一百貫的個體,每年交百分之二十二的商稅
……
年入三千貫的個體,每年要交百分之四十的商稅。
年入一萬貫的個體,每年要交百分之五十五的稅。
年入十萬貫的個體,每年要交百分之七十的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