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東郡議借糧 青州定出兵
東郡,冬日的寒風如同一頭猛獸,在街巷中橫沖直撞,發出陣陣呼嘯。陳宮的快馬在郡守府前停下,他顧不得一路的風塵仆仆,翻身下馬,腳步匆匆地朝著議事廳走去。
議事廳內,曹操正與幾位親信將領商議著近日的軍務,氣氛凝重而嚴肅。聽到腳步聲,曹操抬起頭,看到陳宮一臉急切地走進來,他微微皺了皺眉,心中隱隱猜到陳宮的來意。
“主公,”陳宮快步走到曹操面前,拱手行禮,語氣中帶著幾分疲憊卻又難掩焦急,“我剛從青州歸來,劉備那邊有了回應。”
曹操擺了擺手,示意其他人退下,只留下陳宮。待眾人離去,曹操上前一步,看著陳宮風塵仆仆的模樣,臉上露出一絲關切,抬手輕輕拍了拍陳宮的肩膀,說道:“公臺,一路辛苦了。看你這般匆忙趕來,想必是歷經了不少奔波,先稍作歇息,再慢慢說也不遲。”
陳宮心中一暖,微微搖頭道:“主公厚愛,宮不敢懈怠。此事關乎重大,還是盡早告知主公為好。”
曹操點點頭,目光緊緊盯著他:“說吧,劉備怎么說?”
陳宮深吸一口氣,說道:“劉備同意與我們結盟,共同平定黃巾。不過……他提出,青州久經戰亂,糧草匱乏,軍隊出征急需補給,希望我們能借給他二十萬石糧食,并且承諾兩年后歸還。只有在糧草得到保障的情況下,他才會出兵相助。”
曹操聽完,眉頭緊鎖,沉默不語。他緩緩走到窗邊,望著窗外被寒風吹得瑟瑟發抖的樹木,陷入了沉思。陳宮站在一旁,靜靜地等待著曹操的回應,他能感受到曹操心中的糾結與權衡。
片刻后,曹操轉過身,說道:“此事事關重大,我需召集文武一同商議。”
很快,議事廳內再次聚集了夏侯惇、荀彧、荀攸、曹仁、曹洪、夏侯淵、李典等一眾文武官員。陳宮將與劉備會面的詳細情況再次陳述了一遍。
“tm的!”夏侯惇猛地一拍桌子,“劉備這無恥之徒,枉稱皇親,竟行此等趁火打劫之事!”他氣得滿臉通紅,雙眼圓睜,仿佛要噴出火來,額頭上的青筋根根暴起,如同一條條蜿蜒的蚯蚓。“二十萬石糧食,虧他說得出口!他劉備難道不知,我們東郡的糧草也是將士們辛辛苦苦積攢而來,豈是他能隨意索取的?”夏侯惇越說越激動,雙手在空中揮舞著,仿佛要抓住劉備當面質問。“平日里總把仁義道德掛在嘴邊,如今卻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盟友死活,如此行徑,與那市井無賴何異?”
陳宮聽到這番辱罵,心里頓時涌起一股反感。他微微低下頭,眉頭緊緊擰成一個“川”字,手指不自覺地在身側微微蜷曲。他對劉備的為人雖不算知根知底,但此次接觸,劉備的禮節與誠懇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陳宮覺得夏侯惇這番不分青紅皂白的謾罵,實在有失偏頗。他抬眼看向夏侯惇,眼中閃過一絲不滿,只是礙于場合,又不好當場反駁。
曹操原本平靜的面容上閃過一絲不悅,他輕輕皺了下眉,目光投向夏侯惇,聲音雖不高,卻帶著幾分威嚴:“元讓,休得如此無禮!”這簡短的話語,如同在嘈雜的議事廳中投入一顆石子,激起一陣短暫的寂靜。曹操緩緩站起身,雙手背后,神色凝重地說道:“如今局勢復雜,各方勢力相互制衡,劉備身為一方諸侯,行事必有其考量。我們與他合作,本就是為了共同平定黃巾,恢復太平,切不可因一時意氣,壞了大事。”
陳宮微微皺了皺眉,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無奈,他小心地觀察著曹操的神色,輕聲說道:“他說是借,兩年后就還。”
“哼!”夏侯惇冷哼一聲,聲音愈發高亢,“跟送還不一個樣!這亂世之中,變數無窮,兩年之后會是怎樣的局面,誰能說得清?說不定他劉備早就帶著糧草遠走高飛,或者以此壯大實力,反過來與我們為敵!咱們東郡也不是金山銀山,哪經得起這般折騰!”
曹操坐在一旁,一直靜靜地聽著眾人的爭論,此時他緩緩搖了搖頭,神色平靜而篤定,緩緩開口道:“元讓,稍安勿躁。劉備是惜名望之人,為了這些軍糧違背信譽倒也不會。以我對他的了解,他向來注重自己的名聲,輕易不會做出這種自毀聲譽的事情。”
曹操說完,目光投向眾人,希望能聽到更多的見解。
曹仁站起身,他身姿挺拔,神色沉穩,拱手說道:“主公,依我之見,這借糧出兵之事,風險與機遇并存。劉備的青州軍若能相助,確實能大大增強我們平定黃巾的實力。但我們也需防范他們在合作中壯大自身勢力,對我們日后構成威脅。”曹仁微微停頓,思索片刻后繼續說道,“不過,若能通過這次合作,與劉備建立起穩固的聯盟關系,共同對抗其他勢力,倒也不失為一步好棋。只是在借糧的細節和出兵的指揮權上,我們必須要謹慎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