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樊城危局待解 荊州各方籌謀
前往孫堅處的信使同樣心急如焚,孫堅向來野心勃勃,荊州與孫堅之間也曾有過一些摩擦,不知道孫堅是否愿意出手相助。信使快馬加鞭,沿途不斷催促馬匹前行,心中默默祈禱著孫堅能念及諸侯大義,出兵支援荊州。
而前往曹操處的信使則想著,曹操此前與荊州合作引袁術來攻,這次或許會念及合作之情,出兵支援。他一路風餐露宿,密切關注著沿途的局勢,生怕錯過任何可能影響求援結果的信息。
在樊城,張允和黃祖正在緊張地布置防務。黃祖登上城墻,極目遠眺,仔細觀察著四周的地形,對張允說道:“張將軍,樊城如今兵力不足,我們需充分利用地形,加強防御工事。同時派戰船過漢水接援軍。”張允點頭稱是,二人立刻召集士兵,開始在城墻上增設弩炮。士兵們齊心協力,將沉重的弩炮搬運到指定位置,調整好角度,又安排工匠對弩炮進行檢查和調試,確保其能正常發射。在城門處,眾人堆砌巨石,巨石層層疊疊,形成一道堅固的屏障。同時,他們還安排士兵在城外挖掘壕溝,壕溝又寬又深,士兵們一鍬一鍬地挖著,汗水濕透了衣衫。壕溝挖好后,又在里面埋下尖刺,尖刺鋒利無比,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仿佛在向敵軍示威。
另一邊,蒯越帶領的四萬援軍踏上了支援樊城的征程。大軍浩浩蕩蕩地前行,軍旗獵獵作響,士兵們步伐整齊,卻又帶著一絲凝重。
在襄陽,劉表雖然安排好了支援樊城的事宜,但心中仍憂心忡忡。他在宮殿中來回踱步,時而停下,凝視著墻上的荊州地圖,思考著各方勢力的反應。他深知,此次求援董卓、孫堅和曹操,成敗與否關乎荊州的存亡。若三方中有一方愿意出兵相助,那荊州的壓力將會大大減輕;若三方都拒絕,那荊州將面臨巨大的危機。他暗自思忖,董卓向來貪婪,或許可以許以一些利益;孫堅野心勃勃,說不定會趁機提出一些條件;曹操心思縝密,又會作何打算呢?劉表越想越焦慮,卻又只能等待各方的回應。
隨著時間的推移,各方的行動都在緊張進行著。蒯越等人的援軍離樊城越來越近,而袁術軍也在謀劃著如何應對。董卓、孫堅和曹操收到求援信后,各自的陣營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在董卓的營帳中,謀士們對是否援助荊州意見不一。李儒說道:“主公,荊州與我們并無直接利益關系,出兵援助只會消耗兵力,于我們而言并無好處。”但另一位謀士賈詡卻道:“主公,若袁術占據荊州,勢力將會大增,對我們也會構成威脅。不如出兵援助,既能削弱袁術,又能與荊州結好。”董卓坐在主位上,聽著眾人的爭論,心中猶豫不決。他瞇著眼睛,權衡著利弊,時而點頭,時而搖頭。最終,他說道:“容我再考慮考慮。”
孫堅召集將領們商議此事,程普說道:“主公,荊州此前與我們有些過節,此次若不援助,恐怕日后難以在諸侯中立足。”黃蓋卻道:“荊州實力不弱,若袁術與荊州兩敗俱傷,我們坐收漁利豈不是更好?”孫堅陷入了沉思,他既想維護自己在諸侯中的聲譽,又不想放過這個削弱荊州的機會。他看著地圖,手指在上面輕輕滑動,思考著各種可能性。過了一會兒,他說道:“先按兵不動,看看局勢發展再說。”
曹操收到求援信后,郭嘉笑著對曹操說:“主公,劉表此次求援,正是我們分化諸侯的好機會。我們可答應出兵,但拖延時日,讓荊州與袁術相互消耗,待時機成熟,我們再出手。”曹操聽后,點頭稱贊:“奉孝所言極是,就依你之計。”于是,曹操修書一封,告知劉表會出兵支援,但需要一些時間準備。
而在樊城,張允和黃祖仍在緊張地籌備著防御。他們不斷地鼓舞士兵的士氣,告訴他們援軍即將到來。張允親自在城中巡視,對士兵們說道:“弟兄們,援軍馬上就到,我們只要堅守住,一定能擊退袁術軍。”士兵們聽后,眼中燃起一絲希望,紛紛表示要拼死守住樊城。城中百姓也紛紛行動起來,自發組織起來幫忙搬運物資,修補城墻。老人和婦女們為士兵們燒水做飯,孩子們則幫忙傳遞消息。一時間,樊城上下眾志成城,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大戰。